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段時間,國內鋰離子電池(以下簡稱鋰電)產業鏈供需問題備受關注。隨着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續創下歷史新高,動力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成本壓力倍增。不僅如此,產業鏈部分環節還出現了產能盲目擴張、囤積居奇和不正當競爭等情況。專家建議,應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利用,適度擴大生產規模,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鋰電統一大市場。與此同時,還應加快技術攻關,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發展和惡性競爭。

鋰電產業出現階段性供需失衡

隨着下游需求及產業規模出現爆發式增長,今年以來,國內鋰電產業部分中間產品及材料價格劇烈波動。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均價達到60萬元/噸左右。而在2021年年初,電池級碳酸鋰的均價爲5萬元/噸。

碳酸鋰價格的快速上漲,給動力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帶來了成本壓力。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此前表示,這兩年原材料價格暴漲,對整個產業鏈造成了傷害。

此外,多家上市汽車企業都在今年三季報中提到動力電池原材料和電池的價格上漲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和經營風險。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廉玉波近日表示,汽車產業鏈整體風險抵抗能力不足,碳酸鋰等價格波動帶來很大影響。

顯然,鋰礦資源端的變化成爲未來鋰價走勢的重要變量。在這一背景下,我國鋰電行業部分環節產能快速擴張,相關上市公司紛紛向上遊延伸、佈局鋰礦資源,版圖已經從國內走向海外,耗資幾億元甚至上百億元不等。A股碳酸鋰“雙巨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不斷充實鋰礦資源,成長爲全球鋰行業的龍頭公司。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國內鋰電池領域至少公佈了75個投資計劃,總投資金額超過萬億元,其中有近半項目投資規模在100億元以上。

但與此同時,上游鋰礦資源的供給仍然面臨考驗。國內鋰礦開發成本高,分佈不均、純度低,致使開採成本高、難度大;從海外開採來看,受鋰電板塊持續高景氣影響,全球鋰資源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我國鋰礦企業的海外佈局被限制、打擊的情況屢屢發生。

分析人士認爲,本輪鋰價波動主要原因在於供需錯配。上一輪鋰價從2014年8月開始上漲到2017年12月開始下跌,週期持續了3年以上,當前鋰資源規劃供給增加雖比當年體量大,但新能源汽車疊加儲能的需求也遠遠大於彼時,預計鋰電供給將繼續偏緊。

建設鋰電統一大市場勢在必行

“動力電池的成本已經超過電動汽車整體成本的四成,對企業成本造成極大擾動”,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針對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高企的問題,建議加強政策引導,優化上游原材料資源配置,堅決打擊個別企業的囤貨與炒作行爲。

曾毓羣也認爲,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鋰電池初級產品供給保障的戰略意義,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幅提高上游礦產資源的保供穩價能力,同時要推進電池循環回收體系的完善,以降低成本,促進汽車電動化的普及和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爲保障鋰電產業鏈協同穩定,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佈了《關於做好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指導鋰電企業在關鍵材料供應穩定、研發創新投入充足、配套資金適量充裕的前提下,因時因需適度擴大生產規模,優化產業區域佈局,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發展和惡性競爭。同時,鼓勵鋰電(電芯及電池組)生產企業、鋰電一階材料企業、鋰電二階材料企業、鋰鎳鈷等上游資源企業、鋰電回收企業、鋰電終端應用企業及系統集成、渠道分銷、物流運輸等企業深度合作。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查處鋰電產業上下游囤積居奇、哄擡價格、不正當競爭等行爲,維護市場秩序;着力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割裂,共同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鋰電統一大市場。

此外,專家建議,應加快技術攻關,加強電池製造技術和製造工藝創新,提高良品率、降低生產成本;在廢舊鋰電池的回收方面,不但要在拆解工序、提煉金屬元素等方面進行技術突破,還需要出臺行業標準細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隨着新能源產業發展,後市依然面臨巨大鋰資源市場需求,但也要注意鋰價上漲過程中存在的投機因素:“價格的上漲,吸引了大量資本湧入,一旦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價格將出現快速回調的風險,因此要謹防投資過熱,避免對產業鏈可持續發展造成傷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