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馮茵倫

日本斑點熱(Japanese spotted fever,JSF)是一種由蜱叮咬後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嚴重可致患者死亡。2021年4月至10月間,湖北省秭歸縣確診5例嚴重JSF病例,其中一名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這是中國報告的首例JSF死亡病例。

近期,關於該死亡病例的相關研究論文被收錄於國際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11月30日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之一、秭歸縣人民醫院龔萍向澎湃新聞表示,多數的日本斑點熱患者表現爲中輕症,可首選使用多西環素這一特效藥。但由於該病不常見,非常容易漏檢或誤檢,患者發展爲重症後可迅速惡化乃至死亡。

湖北省秭歸縣日本斑點熱確診病例出現的臨牀症狀。文中圖片均來自該論文

對5例嚴重病例的研究

上述論文題爲“2021年中國湖北省秭歸縣日本斑點熱的臨牀形式的病例研究(Clinical Forms of Japanese Spotted Fever from Case-Series Study, Zigui County, Hubei Province, China, 202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滕中秋、秭歸縣人民醫院龔萍爲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秦天研究員爲責任作者。

引起日本斑點熱的病原體是日本立克次體(Rickettsia japonica),該病的典型臨牀症狀包括髮熱、頭痛、皮疹和焦痂等。

2021年4月至10月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生態醫學研究組在湖北省秭歸縣監測發現並確診了5例嚴重的JSF病例,所有病例患者的主要臨牀特徵表現爲皮疹、焦痂和非特異性症狀(如頭痛、不適、肌痛、寒戰、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這與日本的JSF患者的臨牀特徵相一致。

這5名患者爲3名女性和2名男性,中位年齡爲53歲(範圍爲47-70歲)。發病時間爲4-10月(2例在春季,3例在秋季)。在流行病學調查中,這些患者均有野外活動史,但無法提供關於蜱蟲叮咬的時間和位置的準確信息。

其中一名女性患者出現嚴重的膿毒血癥,在治療9日後因多器官衰竭死亡。這是中國報告的首例JSF死亡病例。

論文介紹,秭歸縣毗鄰三峽,地貌主要是丘陵和山谷,長江水系穿縣而過。上述患者都生活或工作在山谷的茶園、農田、灌木叢和(或)竹林等容易發生蜱蟲叮咬的地方。當地居民對蜱傳傳染病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工作中並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中國的日本立克次體分佈情況及秭歸縣JSF病例分佈。

研究小組對這5例JSF患者血清細胞因子進行檢測與分析後發現,立克次體病原體感染的內皮細胞(EC)可能產生並分泌促炎細胞因子IL-1、IL-6和TNFα,以激活CD8+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用於內皮細胞殺死立克次體並最終清除立克次體。對照試驗發現,IFN-γ、IL-6和IL-10水平異常升高,是JSF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的潛在預測因素。

促炎細胞因子升高,可能導致炎性T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的快速激活並導致炎症因子風暴。據公開報道,IL-6是宿主在病原體感染急性期的主要促炎因子,過度合成可能導致炎症因子風暴,其也是COVID-19感染引起的炎症因子風暴中的關鍵炎症因子。而IFN-γ也在某些病毒感染中炎症因子風暴的產生和調節中發揮關鍵作用。

R. japonica str.YC21的形態。

研究小組還從死亡病例血液中分離得到一種日本斑點熱立克次體菌株(R.japonica),命名爲“R.japonica str.YC21”。該菌株的全基因組序列爲1283531個鹼基,基因組的結構註釋顯示其共有1439個編碼基因。

實驗結果顯示,R.japonica str.YC21與中國境內分離的日本立克次體菌株具有明顯親緣關係,推測中國境內可能存在已經流行的日本立克次體亞種。

“非常容易漏檢或誤檢”

1984年,日本首次發現JSF病例。在2007年5月至2015年1月的近8年時間裏,日本共報告了1276例JSF病例。病死率也從2008年的0.74%,上升到2015年的2.33%。目前,JSF病例已在亞洲多個國家出現,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和中國。

在中國大陸地區,JSF病例於2013年首次在安徽省發現以來,在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區域,和東部沿海的浙江省天目山,累計報告了39例JSF病例。

上述論文中指出,作爲一種易被忽視的傳染病,誤診和治療延誤是JSF患者不良預後的重要因素。

11月30日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之一、秭歸縣人民醫院龔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多數的日本斑點熱患者表現爲中輕症,可首選使用多西環素這一特效藥,或其他的抗菌藥物治療。但由於該病不常見,多數患者初期會出現發熱、四肢痠痛等類似感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俗稱蜱蟲病)等疾病的臨牀症狀,因此非常容易漏檢或誤檢,導致患者發展爲重症後迅速惡化乃至死亡。“比如患者血小板減少,血液科醫生可能會往白血病等方向思考,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上述論文總結稱,公共衛生工作者和臨牀醫生,需要在工作中意識到JSF的臨牀複雜性,特別是在蜱叮咬風險較高的農村地區,要考慮患者的野外史,發現臨牀症狀無法準確判斷時,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此外,也要加強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日本立克次體的長期監測和調查,爲JSF流行趨勢的預警和防控對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