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至4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以线上会议方式在广州南沙举行。今年的年会以“世界大变局:共生与重构”为主题,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办。中国气侯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发表了开幕演讲。

解振华表示,当前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冲突、能源粮食短缺、经济迟缓、气候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此时刻需要国际社会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全球发展的新动能。以绿色低碳为抓手,加速转型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安全、能源、粮食、健康、环境、气候等多领域协同发展,这对于有效应对多重挑战显得格外重要。

“在当前世界面临的诸多危机与挑战中,气候变化已经从未来的挑战变成眼前的危机。而且,日益严峻和紧迫。今年以来,热浪、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出现在世界各大洲,严重地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子孙后代的福祉。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坚持多边主义、合作共赢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必须推动各方将当前发展与长期转型结合起来,同舟共济,各尽所能,采取切实的行动落实各自2030年自主贡献和中长期碳中和目标。加强联合国气候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实施,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振华说。

解振华指出,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受到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有所回摆,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有所增加。希望这只是应对眼前困难的权宜之计,《巴黎协定》和《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创新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解振华表示,世界已经迎来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希望各主要国家不要因眼前的困难而改变,请继续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增进政治互信,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外交环境和开放的贸易金融秩序。中国始终坚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定力,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努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中国还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领导机构,已经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

“过去十年来,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创新的成效显著。”解振华说。

2012年至2021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了约34.4%,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了26.3%,累计节能约1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37亿吨。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以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达到和超过3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第一批9500万千瓦已经开工建设。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全球50%的风电、80%的光伏设备组件都来自中国。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已经连续七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99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力争十年内植树700亿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