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至4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全球年會以線上會議方式在廣州南沙舉行。今年的年會以“世界大變局:共生與重構”爲主題,由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國際金融論壇(IFF)聯合主辦。中國氣侯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髮表了開幕演講。

解振華表示,當前世界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地緣衝突、能源糧食短缺、經濟遲緩、氣候危機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戰,在此時刻需要國際社會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營造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環境,培育全球發展的新動能。以綠色低碳爲抓手,加速轉型和創新,實現經濟、社會、安全、能源、糧食、健康、環境、氣候等多領域協同發展,這對於有效應對多重挑戰顯得格外重要。

“在當前世界面臨的諸多危機與挑戰中,氣候變化已經從未來的挑戰變成眼前的危機。而且,日益嚴峻和緊迫。今年以來,熱浪、乾旱、洪澇、颱風等極端天氣出現在世界各大洲,嚴重地威脅全人類的生存發展與子孫後代的福祉。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面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堅持多邊主義、合作共贏是唯一的選擇。因此,必須推動各方將當前發展與長期轉型結合起來,同舟共濟,各盡所能,採取切實的行動落實各自2030年自主貢獻和中長期碳中和目標。加強聯合國氣候公約和《巴黎協定》的實施,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創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振華說。

解振華指出,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受到俄烏衝突、能源危機的影響,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有所回擺,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有所增加。希望這只是應對眼前困難的權宜之計,《巴黎協定》和《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創新的大趨勢不可逆轉。

解振華表示,世界已經迎來以綠色低碳爲特徵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變革,希望各主要國家不要因眼前的困難而改變,請繼續堅持綠色低碳轉型創新的目標和方向,履行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增進政治互信,爲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的外交環境和開放的貿易金融秩序。中國始終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定力,採取了強有力的行動,努力實現2030年前碳達峯、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中國還宣佈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成立了碳達峯、碳中和領導機構,已經形成碳達峯、碳中和“1+N”政策體系,積極推進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

“過去十年來,中國綠色低碳轉型創新的成效顯著。”解振華說。

2012年至2021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了約34.4%,單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了26.3%,累計節能約14億噸標準煤,相當於少排放二氧化碳37億噸。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1.2億千瓦以上。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均達到和超過3億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規劃建設4.5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第一批9500萬千瓦已經開工建設。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佔全球三分之一,全球50%的風電、80%的光伏設備組件都來自中國。用於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已經連續七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99萬輛,佔全球一半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194.93億立方米,已成爲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力爭十年內植樹700億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