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金融研究|銀行中收“戰事”2022: 銀行代銷業務生變,中收佔比小幅下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隨着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業普遍面臨淨息差收窄的境況。在此背景下,依靠利差的傳統模式亟待變革,發展中間業務就成爲應對挑戰的轉型方向。中間業務收入規模與營收佔比的高低,已成爲體衡量一家銀行“輕型化運營”水平的典型特徵。

所謂中間業務,指銀行不投入資金,只依靠銀行信譽、業務、技術、機構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給銀行帶來非利息收入的業務,所形成的資產負債不會納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因此中間業務具有資本佔用低或不佔用、穩定性好、持續性強、風險低等特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2022年上市銀行的中間業務呈現以下變化:

——受減費讓利、代銷基金收入下降影響,前三季度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規模有所下降。

——前三季度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爲18.2%,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個百分點。

——受基金代銷收入下降影響,上市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收入有所承壓,但銀行繼續深化財富管理業務轉型,零售客羣和AUM 持續做大,銀行理財、代銷保險等業務收入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中收總規模略有下降

中間業務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和負債,但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因此有市場人士也將“非利息收入”視爲中間業務收入,但這一分類不夠準確。

比如“非利息收入”中的投資收益來源於銀行自身的投資行爲而非對客戶的服務,且證券交易也影響到資產負債表,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中間業務。因此,本文將中間業務收入對應到利潤表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一項。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8570億,同比下降0.5%,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回落8個百分點。這主要因爲今年以來資本市場表現不佳,再加上減費讓利等因素影響,相關手續費淨收入有所下降。此外,部分銀行主動調整業務方向,壓降非標類代理業務,導致代理業務收入下降。

在42家銀行中,前三季度有23家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出現下滑,其中不乏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型銀行。如建行前三季度中收業務收入規模94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8%。

建行行長張金良在該行中期業績會上解釋稱,一是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減費讓利。二是,資本市場動盪,公募基金的發行量下降,代銷基金的業務收入也出現了下滑。二是,上半年疫情反覆、消費低迷,與消費直接關聯的銀行卡個人結算,以及一些新型支付業務的收入增長比較慢,出現了階段性的下滑。財務數據顯示,上半年建行銀行卡手續費收入8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9億元,降幅爲18%。

再如平安銀行前三季度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下降12%,該行稱,受市場等因素影響,導致代理基金等收入下降。再如民生銀行上半年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98.65億元,同比下降22%,其中,代理業務手續費下降40%,主要是受資本市場環境影響,代銷基金業務規模持續下降,相應的代理手續費收入下降。

其餘19家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仍在增長,部分銀行上半年中間業務表現較好,增速維持在較高水平,如大中型銀行中的郵儲銀行(40%)、華夏銀行(18%)、浙商銀行(25%)以及區域性銀行中的北京銀行(27%)、杭州銀行(46%)等。

比如前三季度郵儲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236.39 億元,同比增長40.3%。該行解釋稱,主要是該行積極踐行中收跨越戰略,不斷加強中間業務能力建設,堅持不懈推進財富管理轉型升級,代理保險、信用卡、理財、投行和交易銀行等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今年上半年,內外部市場環境對中間業務發展形成了很大的挑戰,銀行業中間業務發展遇到了困難,郵儲銀行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同時監管部門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爲實體經濟減費讓利,我們也堅決貫徹相關要求。在這個基礎上,今年上半年我們主要通過客戶挖潛、結構轉型來發展中間業務,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郵儲銀行副行長張學文在該行中期業績會上表示。

中收佔比下降

雖然郵儲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規模增長較快,但絕對規模在國有大行中並不高。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六大國有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規模在200億-1100億之間。究其原因,國有大行依託其強大的渠道優勢在中收規模上佔據着重大優勢。

其中郵儲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規模爲236億,在六大行中居末。一是郵儲銀行中間業務起步較晚、發展程度不高;二是郵儲銀行與代理網點按照“誰辦理誰受益”的原則計費,代理網點產生的中間業務收入由郵儲銀行支付給郵政集團,因此體現在郵儲銀行賬面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少;三是郵儲銀行對公中間業務還有待發展。

“在大行裏面或者多數銀行裏面,中收的貢獻主要是靠對公業務,郵儲銀行是零售銀行定位,中收主要來自於零售業務,對公業務的貢獻稍微偏低,這也說明我們的潛力非常大。”張學文表示,“這兩年我們在對公業務方面開始發力,今年我們投行業務、交易銀行業務實現了快速發展,投行業務形成的手續費淨收入增幅達到39%,交易銀行業務形成的手續費淨收入達到57%。”

整體來看,中收規模和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大體一致,呈現出國有大行高於股份行、股份行高於城商行、城商行高於農商行的特點。

股份行中,招商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最高,規模達757億,該規模超過了郵儲銀行、交行、中行、農行四大行。招行之後爲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其中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中收規模超過郵儲銀行,但低於交行。

城商行中,北京銀行以57億元居首,寧波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中收規模也超過50億。農商行中,滬農商行以17億居首,其次爲渝農商行(14.7億),其餘大多不足2億。究其原因,農商行一則中間業務種類較少,二則經營中間業務能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大力開拓佈局,在中間業務方面探索較多,中間業務取得了顯著的業績,如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和寧波銀行要比同規模的銀行實現更多的中間業務收入。在行業內形成頗具特色的標籤,被稱爲“輕型銀行”,也更受市場青睞。比如招商銀行資產規模要低於交行、郵儲銀行,但其市值要高於二者。招行的資產規模相當於工行的四分之一,但市值卻達到工行的一半。

在業內,衡量一家銀行“輕型化”的程度時,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營業收入是一個重要的指標。Wind數據顯示,前三季度42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8570億,佔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爲18.2%,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一方面前三季度中間業務收入出現下滑,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通過“以量補價”,利息淨收入仍在增長,“一增一減”之下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就出現下降。

用“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營業收入”這一指標對比發現,股份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較高(20%左右),國有大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在15%左右。城商行跨度較大,在3%-17%之間;農商行則不足10%,仍有待發展。

單家銀行看,招行前三季度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營收收入爲28.6%,遙遙領先同業。緊隨其後的是興業銀行,興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爲19.2%,緊隨其後的爲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行。

中收佔比較高被招行視爲該行的韌性之一。“這幾年我們大力發展零售業務和非利息收入業務,非利息收入佔比接近40%,在國內銀行中排在前列。非息收入的佔比、增長體現了輕資本的特徵,正是由於非息收入的增長策略和佔比較高,使我們保持了資本內生增長能力。”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在該行中期業績會上表示。

國有大行中,交行佔比最高爲16.5%,其他幾家大行也在15%左右,郵儲銀行則在9.2%。城商行中,杭州銀行中收佔比最高,達到15.3%,在42家上市銀行中居第八位,主要因爲該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較快,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約3個百分點。

杭州銀行在半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詳細數據顯示,上半年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佣金增長38%,主要是由於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增加;結算與清算手續費增長224%,主要是由於結算手續費收入增加。

農商行方面,佔比最高的爲滬農商行,前三季度該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佔營收的比重爲9%,相比上半年略有回升。該行表示,二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企業正常資金往來、居民消費需求有所減弱,對代理業務、電子銀行業務和銀行卡業務都造成一定影響,手續費收入有所下降,但三季度以來隨着疫情轉爲常態化管理,客戶需求與業務恢復後,手續費收入同比降幅較上半年有所收窄。

其餘農商行佔比大多則低於5%。對於這些農商行而言,中間業務收入已經成爲營業收入結構中的一個明顯短板。如以平均值爲參考,農商行提升空間在5個百分點左右。相較傳統表內業務,中收業務涉及領域廣,對從業人員業務素質要求高,在拓展時難度更大,因此農商行發展中收業務面臨的挑戰不小。

財富管理變局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類型衆多,各銀行財報統計歸口不一。比如銀行財報對理財業務的會計處理各異,有的計入代理收入或者託管業務收入,有的仍然計入理財業務收入。這缺少明細數據進一步調整,因此橫向比較只能相對反映各銀行的中收結構情況。

本文根據業務模式主要分爲七類:銀行卡業務、理財業務、結算及清算業務(含電子銀行業務)、投行諮詢業務(含債券承銷業務)、擔保承諾業務、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代理及委託業務。因三季報公佈細分業務數據較少,部分銀行數據以半年報爲主。

分銀行類型看,國有六大行由於客戶基礎較爲雄厚,中收業務類型也比較豐富。股份行方面,銀行卡業務佔比最大,其次爲託管業務和代理業務,三者合計佔到股份行中收的七成。

城商行方面,代理業務貢獻較多。農商行代理業務收入佔比亦較高。代理業務包括銀行替客戶代理銷售、收付及委託、結算、交易等業務。代理業務客戶一部分是當地企業、政府、事業單位,因此長期在當地深耕細作的城商行和農商行有明顯優勢。不過農商行中收業務類型較爲單一,投行諮詢、擔保承諾、託管等業務鮮有涉及。

諸多銀行和研究機構將理財、代理、託管業務歸類財富管理業務。隨着居民財富管理意識不斷提升,“房住不炒”及房地產長週期見頂的背景下,居民資產從不動產向金融資產轉移趨勢增強,財富管理業務成爲近年來金融機構爭相佈局的黃金賽道,零售客羣和AUM(資產管理規模)持續擴大。

披露中期AUM規模的上市銀行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26家上市銀行零售AUM合計119.31萬億元,相比上年末增長7.8%。

分銀行來看,上半年工行、農行零售AUM均突破17 萬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建行、郵儲銀行、中行,招行零售AUM 達11.7 萬億元居行業第六。從增速看,大型國有銀行如中國銀行(9.1%)、股份行如招商銀行(8.9%)、城商行如南京銀行(12.4%)保持着10%左右的增速。

“今年上半年,我們克服市場波動的影響,在去年高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財富金融穩健發展。從客戶的維度看,我們個人客戶數市場份額實現了提升,其中投資理財客戶數同比增速超過10%,中高端客戶增速高於大衆客戶增速接近6個百分點。從金融資產維度看,集團個人客戶AUM已經突破了12萬億。”中行副行長林景臻表示,“在財富管理收入的拉動下,中國銀行個金業務對全行收入和利潤的貢獻度也在穩步提升,已經成爲集團創收的第一大業務板塊。”

雖然零售AUM整體呈現增長的態勢,但是今年財富管理業務有所承壓。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42家上市銀行財富管理類(理財、代理、託管業務)收入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主要因爲資本市場波動,代理基金銷售收入下降。此外,受房地產疲弱、隱性債務管控、非標壓降影響,代理信託銷售業務收入也下降。但銀行相應加大了對保險業務的佈局,相關代銷收入出現增長。

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招行財富管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255.9億元,同比減少13.1%。其中,代理基金收入52.91億元,同比減少46.89%,主要由於代理基金銷售規模下降及低交易費率的債券型基金佔比提升;代理信託計劃收入32.12億元,同比下降47.88%,主要是持續壓降融資類信託產品,代理信託銷量及產品收益率下降。同期代理保險收入107.84億元,同比增長47.81%,主要是權益市場震盪下行,加大了保障類保險產品供應。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在該行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今年資本市場波動引起相關手續費收入同比大幅減少。面對這樣的不利局面,招商銀行多管齊下,在其他方面挖潛開源,實現了手續費收入的穩定增長。其中,保險代銷、理財產品代銷都實現了非常高的收入增長。

再如平安銀行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51.05 億元,因主動壓降非標類產品規模及證券市場波動導致的基金銷量下滑等因素影響,同比下降20.7%。但同期代理保險收入14.40億元,同比增長32.4%。

光大銀行稱,堅定以做大AUM 規模爲“北極星”指標,加快財富管理轉型,促進財富管理規模不斷擴大、效益穩步提升。上半年實現個人財富管理手續費淨收入47.23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代理保險收入同比增長高達25%。不過光大銀行並未公佈代理基金銷售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規模高速擴張,對財富管理業務收入的貢獻度也在提升。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20家上市銀行理財子公司中有9家淨利潤同比增速超100%。

總體看,今年上市銀行財富管理相關中間業務收入有所承壓,但多家銀行結合客戶市場環境和客戶風險偏好變化提供更加適配產品,有助於實現更好的投資陪伴、增強客戶粘性,爲未來進一步發展鋪就道路。長期看,隨着中國人均GDP的穩步提升,財富管理業務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楊志錦 編輯:周鵬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