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晨光

122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年全球年會在廣州召開,與此同時IFF發佈《IFF2022 年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受多重因素的衝擊而顯著放緩,包括通貨膨脹快速上升、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俄烏衝突、部分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以及持續的全球供給側瓶頸等。今年全球經濟預計將增長3.1%,其中發達國家增長2.4%,發展中經濟體增長3.7%

2023年,在全球貨幣政策和金融狀況繼續趨緊的情況下,全球復甦將保持疲軟,預計增長2.8%,其中發達國家增長1.2%,發展中經濟體增長3.9%

報告指出,中國第三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9%,高於市場預期。中國經濟2022年全年預計將增長3.3%2023年預計增長4.6%

報告認爲,2023年通脹壓力預計仍將持續,但市場普遍認爲全球通脹因多種原因將有所緩和。首先,全球疫情防控措施的進一步放鬆將減少供應鏈的瓶頸。其次,由於需求增長放緩,明年商品價格可能會有所走軟。第三,全球貨幣政策的收緊將遏制通脹壓力。市場預期2023年全球消費者價格通脹率將降至6.4%。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7.1%降至2023年的4.1%,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率將從10.5%降至8.2%

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通脹率預計將從2022年的8.1%降至2023年的3.6%,歐盟將從8.8%降至6.3%。在發展中經濟體中,阿根廷和土耳其的通脹率因面臨的宏觀經濟挑戰預計將繼續保持在兩位數的水平,而俄羅斯通脹率則將繼續受到戰爭和西方制裁的影響。巴西和印度的通脹率預計將分別放緩至4.7%5.2%。中國通脹將繼續保持在低位2.3%

報告指出,經濟發展同樣存在一些風險。比如通脹壓力可能會更加持久。目前的市場共識是全球通脹將在今年達到頂峯,並在2024年或2025年恢復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是,有幾個因素可能導致其在2023年及以後繼續保持高位。主要發達國家的央行有可能過度收緊貨幣政策,從而導致滯脹,即經濟衰退和通脹上升並存。或者它們可能收緊不夠,從而無法遏制國內需求和價格上漲,導致通脹預期脫錨,並且由於主要發達國家強勁的勞動力市場而引發工資價格螺旋上升。

此外,俄烏衝突對全球能源和食品供給和價格造成的衝擊可能會更大,更致命的新冠病毒變種的出現和疫情的反覆也可能導致更持續的供應側瓶頸,兩者都會使通脹壓力更加持久。最後,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對發達經濟體把通脹保持在低位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推出的去全球化政策,例如提高關稅、設置非關稅貿易壁壘、將生產轉移到本國,以及受這些政策影響國家的對等反制措施,具有通脹效應。如果這些政策繼續或者加碼,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爲了控制通脹可能需要收緊更多,或者全球通脹可能不會很快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另外,報告認爲,俄烏衝突對全球市場和經濟的影響可能大於預期。全球金融狀況的收緊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發展中經濟體陷入更深的債務困境。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再次惡化。

數字金融的快速發展改善了全球中小微企業在傳統金融市場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困境,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是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走向。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事實是,數字金融作爲新興的金融業態,在其產生與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問題和風險,許多遊走於傳統監管邊緣的違法行爲難以及時被發現並進行有效控制,導致金融風險的集聚和擴散,從而影響了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健。

報告指出,構造科學合理的監管體系是保證金融市場穩定、維持社會公平正義的前提,也是確保數字金融健康、穩步發展的必然舉措,這不僅需要正確認識監管在金融領域中的必要性,更要清楚數字金融監管的特殊性。報告給出建設性的建議。

第一,創新監管理念,探索完善數字金融監管框架。報告指出,應該準確認識數字金融的本質,數字金融是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從根本上來看,科技僅改變了金融的表現形式和組織方式,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金融監管的基本理念和邏輯也沒有變化,仍需要着力於資本、行爲和投資者消費者保護三個方面。同時要清楚數字金融監管的特殊性。區分金融風險和技術風險,實施分類監管。注重監管的效率和適宜性。

這意味着,監管當局不僅需要平衡技術、金融和社會倫理之間的不同訴求,還要平衡數字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防控和數字產業的健康發展。

第二,創新監管手段,發展監管科技。引入第三方科技公司健全數字金融監管基礎設施。科技公司在技術運用方面明顯領先於監管機構,因此爲了降低監管基礎設施系統的建設成本,短時間內打破數據壁壘,監管當局可以引入第三方技術公司參與監管科技的方案策劃或系統設計,但要注意由此產生的外包風險和相關利益衝突。

同時,加強監管部門業務培訓,及時調加強監管部門業務培訓,及時調整監管人才知識結構和專業分佈。建立健全數據共享機制,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打破不同市場、不同機構之間的數據壁壘。

此外,報告指出,還應該注重消費者保護和數據隱私安全。加強對大型平臺科技公司的監管。以及強化數字貨幣監管。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