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道 美國《新聞週刊》網站11月22日刊發題爲《核掩體都在哪裏?》的文章,作者是阿里斯托斯·喬治烏。全文摘編如下:

自俄烏衝突2月底爆發以來,人們對可能使用核武器的擔憂與日俱增。專門設計的掩體可能會在覈攻擊時爲人們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


2017年7月30日,行人經過紐約曼哈頓區一棟帶有防輻射掩體標誌的建築。(法新社)

但是,美國核掩體都在哪裏?它們是爲誰提供保護呢?

冷戰期間專爲權貴而建

冷戰期間,美國政府在華盛頓和其他地方建造了許多掩體,目的是在覈攻擊期間爲高層人士和工作人員提供避難所。

據記者加勒特·格拉夫撰寫的《雷文羅克:美國政府祕密自救計劃的故事——而我們其他人將面臨死亡》一書,這些掩體是作爲“延續政府”(COG)計劃的一部分建造的。“9·11”襲擊後,這些計劃再度引發人們的興趣,並獲得資金。

“延續政府”計劃所涉及的仍在使用的已知掩體設施包括賓夕法尼亞州布盧裏奇薩米特附近的雷文羅克山綜合設施、弗吉尼亞州阿巴拉契亞山脈的彼得斯山設施、弗吉尼亞州布盧蒙特的韋瑟山掩體以及科羅拉多州埃爾帕索縣的夏延山綜合設施。

《掩體:從世界末日倖存需要什麼》一書(該書探索了世界各地的“末日準備者”社區)的作者布拉德利·加勒特對本刊記者說,一旦發生災難,這些設施可能會讓數千人維持生存。

他說:“在美國和英國等傾向於自由市場的國家,掩體是爲掌權的政客、精英和富人建造的。幾乎沒有爲普通民衆提供任何掩體。”

防輻射掩體效果存疑

儘管美國政府不像瑞士和蘇聯那樣爲公衆提供防爆掩體,但它在冷戰期間確實實施了一個防輻射掩體計劃。

這項計劃包括在全國範圍內指定數以千計的場所——例如車庫或公共建築的地下室——作爲防輻射掩體,同時爲它們儲備補給。僅紐約市就有大約1.8萬個這種掩體。

加勒特說:“它們無法承受(爆炸的)直接打擊。但人們可以在其中躲藏14天,這在覈襲擊後是必要的,直到輻射水平下降到從掩體中出來相對安全的程度。”

這些掩體帶有特殊的黃色標誌,其中很多並沒有專門用於此類目的,可能也沒有足夠高的防輻射水平。

加勒特說:“在一定程度上,它們是有用的。但很多地方的主要問題是它們無法進行空氣過濾。如果人們擠在車庫裏,而輻射通過樓梯間滲入,人們就會受到輻射中毒。”

他說,這些避難所“本來是爲了讓人們感到安心,但我認爲這是一種不真實的安心感”。

他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他們住在空氣過濾設備相當好的公寓樓裏,那麼只要在爆炸半徑之外,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待在公寓樓裏面。”

到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的防輻射掩體項目告停,資金中斷。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指定的掩體大多無人看管或改做其他用途,黃色標誌逐漸開始從建築物中消失,儘管在一些地方仍然可以看到它們。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的國家災難應急中心副主任傑夫·施勒格爾米爾希接受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採訪時說,公衆不應依賴這些掩體作爲任何生存計劃的一部分,儘管一些地方仍有防輻射掩體的標誌。

施勒格爾米爾希說:“它們是冷戰的遺物。它們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

私人掩體數量激增

加勒特說,在柏林牆倒塌和蘇聯解體後,儘管冷戰緊張氣氛有所緩和,但美國政府仍在爲自己建造精心設計的掩體。

加勒特說,除了供軍政要員使用的政府掩體外,掩體市場在過去10年“激增”,美國各地還有許多私人建造的掩體。

他說:“政府每年繼續向掩體投資數十億美元,私人市場也類似。在後院建掩體正演變成一件性質更爲嚴重的事情。”

他說:“人們現在花幾千萬美元建造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設施,在許多方面與政府建造的設施不相上下。這是不平等的又一明顯表現,而我們現在對此都非常清楚。我們還看到人們購買過時的冷戰舊設施,把它們變成掩體。”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造價2000萬美元的生存公寓公司。這是位於堪薩斯州的一個豪華地下掩體,共有15層。掩體在一個經過改造的“宇宙神”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內,爲超級富豪提供一個所謂安全的空間來安然度過世界末日。

美國私人掩體的數量很難計算,因爲沒有相關數據。但考慮到生產這些掩體行業的規模,並考慮到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的備災數據,加勒特表示,“可以肯定地說”,美國有數以百萬計的私人掩體。

加勒特說,這些私人掩體的目的是保護主人不受包括核襲擊在內的各種大規模災難的影響,它們大多集中在美國西部的蒙大拿州、愛達荷州、猶他州、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等。

加勒特說,儘管人們對掩體的興趣大增,而且掩體在保護人們免受直接威脅(例如炸彈爆炸或化學武器襲擊)方面可能發揮巨大作用,但許多末日準備者承認,這些掩體實際上對於保護人們免受長期災難或核戰爭等緊急情況的傷害毫無用處。

雖然人們可能可以在掩體裏堅持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可以在最先進、儲量最豐富的掩體內堅持幾年,但人的生存最終會受到可利用資源的限制。例如,就核戰爭而言,其造成的破壞在全球範圍內很可能是災難性的,以至於幾乎沒有倖存者。

例如,研究表明,核戰爭結束兩年內,全球農業糧食系統受到的影響將非常嚴重,超過50億人——佔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可能會餓死。

延伸閱讀:

媒體:美國核武庫是中國15倍 卻對中國核力量"感到擔憂"

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國防部發布了最新一期提交國會的《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其中宣稱“中國庫存的核彈頭數量已經超過400枚……到2035年這一數量可能達到1500枚”。

報告還表示,中國“可能有意開發新的核彈頭與運載平臺,至少與美俄正在開發的型號在有效性、可靠性以及突防能力上相當”。

當天,五角大樓新聞祕書萊德指,中國核武庫存量的增加“將是一個不穩定根源……令人感到擔憂“。



資料圖

但美方在得出上述結論的同時,似乎忘記了中國是當前全球唯一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有核國家。且在覈武器數量上,美國一邊渲染某種所謂的“中國核力量增長”,另一邊對於美國極爲龐大的核武庫則避而不談。

根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數據,2022年美國共保有核彈頭5428枚,並在全球範圍內部署了其中的1744枚,位居世界第一。外界普遍認爲,中國當前核武庫在存量上不到美國的6.5%,即便中國的核武器數量到2035年真如上述報告所言“超過1500枚”,這個數字依然不及美國總量的30%。



2022年2月 美軍試射民兵III型洲際彈道導彈

同時,美國在覈武戰略上始終秉承一種危險的“模糊”戰略。迄今爲止,美國政府從未在任何官方場合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且一再拒絕中方在有核國家之間建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協議的呼籲。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2021年4月16日提交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公開的核戰略僅明確承諾了“避免(refrain from)”對“大多數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但既未否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也從未徹底明確會在哪些具體情況之下使用核武器。

事實上,自冷戰以來一直到今天,美國從未放棄過核訛詐,頻繁將核武器作爲公開的博弈籌碼應用在外交戰略之中,尤其是對無核國家進行半公開的核威脅,以此製造地緣局勢緊張和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感,迫使博弈對手採取最保守的選項,從而贏得博弈過程中的優勢地位。

2022年8月5日,中國裁軍事務大使李松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十次審議大會上做專題發言,嚴厲抨擊美國的消極政策舉措。李松表示,在冷戰思維驅動下,美國執迷於推進核導等戰略力量前沿部署,“爲現行國際核裁軍努力製造障礙,加劇核軍備競賽與核衝突風險”。

2022年10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強調,美方核武戰略將核武器作爲推進地緣政治目標的工具,“強化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日益成爲核衝突風險的源頭”,與防止核戰爭、避免核軍備競賽的國際期待背道而馳。



資料圖

或許美國在繼續指責中國的核武器發展之前,不妨也思考一下,是誰部署了全世界最多的核武器,是誰不斷拒絕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又是誰主動將核威脅持續應用於國際博弈之中,讓國際社會持續籠罩在覈戰爭的陰影之下,在根本上讓有核國家之間無法就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達成任何共識?



積極執行美軍核力量前沿部署的 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懷俄明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