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些地方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來爲方艙醫院或疫情防控隔離點相關項目(下稱“方艙隔離點專項債項目”)融資,引起了市場關注。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50多份基層政府方艙隔離點專項債項目的實施方案或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專項評價報告,這些報告由地方政府聘請的第三方機構撰寫,多數是會計事務所。報告顯示,多數項目發債規模小於1億元,最高爲4.4億元。

根據專項債要求,發行方艙隔離點專項債項目的收益,必須能夠覆蓋償債本息。從報告來看,方艙醫院、隔離點的收益多數來自於非疫情期間的租賃收入等。因此,對一年疫情和非疫情時間判斷,成爲是否能取得收益,以及收益能否覆蓋償債本息的關鍵,而這也是最大的難點。

方艙隔離項目是否可發專項債?

今年以來,至少有百來個市縣(區)成功發行了方艙隔離點項目專項債,這一實踐說明一些地方政府和投資者認可方艙隔離項目可發專項債。

當然,相比於今年超4萬億元新增專項債額度而言,目前方艙或隔離項目專項債規模相對較小。從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的50多份基層政府方艙隔離點專項債項目籌資規模來看,多數項目發債規模小於1億元,最高爲4.4億元。

因此,從全國發債規模和發債地方主體來看,方艙隔離點專項債仍屬於少數地方的探索。多數地方則直接通過財政資金來解決方艙隔離點建設項目。

部分成功發行方艙隔離點專項債的地方,通過具體項目的實施方案或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專項評價報告,回應了爲何發行方艙隔離項目專項債可行且必要。

比如,根據今年10月東部某市某區方艙隔離點建設專項債項目實施方案,在談及項目實施的必要性時,稱方艙隔離點優勢是面積大、收治患者多,比居家隔離更安全,是防止新冠病毒擴散的有效管控舉措。而且項目建設可以大大加快醫護人員工作效率,節省醫療資源,也是當前城市疫情防控必要舉措。由於方艙隔離點項目建設是爲了保護全地區身體健康,爲其提供良好的治療,因此屬於公益性項目。

目前專項債重點投向交通、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從目前50多個地方方艙隔離專項債項目來看,多數都是納入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中,當然也有的歸入作爲社會事業中的醫療衛生領域。

一位資深地方債專家告訴第一財經,專項債發行核心要求是公益性項目具有一定收益,能夠通過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來還本付息,因此發行方艙隔離點專項債項目的收益,必須能夠覆蓋償債本息。對於沒有收益的方艙隔離點專項債項目而言,不適合發行專項債。

目前已經成功發行的方艙隔離點專項債項目,均稱有收益,且按照測算能夠覆蓋融資本息,達到專項債發行條件。

這些方艙隔離點專項債項目,收益來自何處?

從50多份地方政府方艙隔離專項債項目文件來看,每個具體項目收益各有不同,但一般來說,疫情期間方艙醫院、隔離點基本沒有收入來源(除了部分地方將隔離人羣的餐飲費計算在內),收益多數來自於非疫情期間的租賃收入等。

不少地方在報告中提出,將方艙醫院、隔離點等租給醫院運營,醫院按年上繳固定租金,而醫院收入來自診療費、住院費等。有的地方提出將方艙醫院、隔離點在非疫情期間,當作賓館、辦公樓、商店門面、倉庫等對外出租取得收入。有的提出租給養老機構、高校(作研學基地)取得收入。有的地方提出將項目作爲國際博覽中心出租取得收入等。不少地方還提出可將醫療設備出租取得收入,並出租停車位取得停車費等。

客觀測算收益成難點

儘管上述地方方艙隔離點專項債報告收入具體來源不一,但取得收入主要來自非疫情期間的租賃等收入。因此對一年疫情和非疫情時間判斷,成爲是否能取得收益的關鍵,而這也是最大的難點。

目前部分成功發債的地方出具的項目收益與融資平衡專項報告中,明確提到今後疫情和非疫情時間判斷,有的預測較爲模糊,有的則比較明確。

比如,某市方艙醫院建設專項債項目,通過專項債籌資總計2.74億元,收入來自非疫情期間項目運營收入,這包括設備租賃、會務培訓綜合服務收入、倉庫租賃收入等。在某會計事務所測算該項目收益中,假設債券期間15年內,按照實際約3年爲防疫佔用,另外12年則有作爲收益項目使用,擁有上述運營收入。

某區大型隔離場所專項債項目文件顯示,該項目收入來自當地醫院運營收入,即非疫情期間作爲分診病房取得的病房收入。其中會計事務所預測,項目建成後牀位使用率前兩年分別60%和70%測算收入,此後都按照80%測算收入,預留20%爲疫情防控牀位。

當然也有少數會計事務所出具的方艙隔離點專項債報告中,簡單預測了疫情具體時間。

比如某市方艙隔離點項目收入來自非疫情期間的場地(養老)租賃費、停車收入和疫情期間的配餐收入。某會計事務所在測算該項目運營期各年收入時稱,假設按照全年360天測算,本年度往後5年內有疫情期,其中疫情期間140天,非疫情期間220天,第六年開始不考慮疫情期,全爲非疫情期間。

另一位長期關注地方債的專家告訴第一財經,任何測算要有相應的依據。比如上述直接預測五年內每年有140天疫情,顯然依據不充分,沒有科學客觀依據來支撐。

從會計事務所等出具的上述50多份方艙隔離點專項債項目收益與融資平衡專項報告中,基本在文前強調了,由於預期事項通常並非如預期那樣發生,並且變動可能重大,實際結果可能與預測性財務信息存在差距。

不少地方報告都按照調低預期收入和調增成本來進行壓力測試,當然最終結果是項目收益可以覆蓋成本,可以發行專項債。

衡量專項債風險,一個重要指標是看專項債項目收益覆蓋項目融資本息總額倍數,這也被稱爲償債備付率,超過1倍說明收益能夠覆蓋本息,倍數越高,說明項目收益越高,償債風險越低。

從上述50多個地方專項債報告中可以看出,多數地方償債備付率在1.2~1.4之間,最高的不超過2.5倍。不少地方要求專項債發行的償債備付率要超過1.2倍。

由於疫情等不可控風險,爲了防範風險,一些地方也在專項債報告中明確當地政府會提供額外資金支持,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比如某縣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專項債項目,發債6700萬元,項目收入來自租賃收入。該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專項評價報告稱,若某一年度內,上述假設條件未能滿足,導致相關收益不能按進度足額到位,出現債務還本付息資金短缺,項目單位和縣財政擬通過提供財政補助、發行短期週轉專項債券等方式進行彌補,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一位從事專項債諮詢人士對第一財經坦言,今年受疫情等衝擊,基層財政收支矛盾大,而前期方艙、隔離點等項目又必須要幹,在隱性債務嚴格監管下,一些財政資金緊張的地方會通過發行專項債來爲方艙、隔離點項目籌資,來完成防疫任務。

當然,當前疫情形勢變化較快,專家建言地方要根據最新形勢,科學合理地安排方艙醫院、隔離點項目建設。對於使用專項債籌資的方艙醫院、隔離點項目,要嚴格審覈,加強監管,真正做到收益能夠覆蓋借債本息,並建立政府償債備付金制度等,防範潛在兌付風險。

對於個別未開工項目,專家也建議,必要時可以依法通過專項債項目資金用途調整,將資金用於其他重大項目建設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