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新聞網

通脹烏雲正籠罩全球。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近期接受採訪時稱,全球通脹仍非常令人擔憂。“我們經濟增長緩慢,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而且許多國家都有衰退的風險。”直面全球通脹難題,如何爲實現金融穩定“開藥方”?

在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全球年會上發佈的《IFF2022年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稱,2023年通脹壓力預計仍將持續,全球金融狀況的收緊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發展中經濟體陷入債務困境。

通脹因何而起?IFF副理事長、摩根士丹利全球副主席、意大利前財長多梅尼科·西尼斯卡爾科表示,全球供應鏈正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破壞,由此帶來更多通脹問題。在他看來,通脹環境或通脹成因各有不同,解決方案自然也不一樣。

例如,美國通脹是需求側驅動的通脹,這是此前擴張性政策帶來的結果,造成供給側喫緊,所以美國通過加息能夠應對通脹;而歐洲的通脹是供給側驅動的通脹,比如能源供應受到擾動,所以不能單純靠加息來解決。因此,各國央行應做好風險防控,權衡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之間的關係。

貝萊德集團前董事總經理桑曉霓指出,通脹壓力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採礦、石油等傳統能源公司的轉型,由於過去幾年投資不足,當下出現了明顯的通脹壓力。財政政策對於金融穩定至關重要,美聯儲加息的溢出效應正給全球帶來挑戰。

儘管如此,參加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全球年會的嘉賓普遍認爲,全球系統性金融風險短期內不會出現。

桑曉霓稱,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機是因爲金融體系過度發展造成的,而目前影響國際金融穩定的因素則主要是地緣政治的緊張,以及部分國家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上越來越多的保護主義傾向。比如,一旦美聯儲開始加息,全世界都要承擔加息的後果。

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霄嶺表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原因在於傳統金融體系槓桿率過高,影子銀行體系在流動性方面漏洞過多,而當前全球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體系情況良好,尤其是在美國和日本,金融體系總體而言是穩定的。

“但是,通脹已經成爲實實在在的風險,新興市場國家過度依賴於能源進口,部分國家受困於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出現的問題與逆全球化結合,都可能導致通脹率高居不下。”張霄嶺說。

對於高通脹該如何對症下藥以實現金融穩定?IFF副理事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認爲,世界各國可以參考“中國經驗”。

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8.6%,超過美國。今年1月至9月,中國的通脹率爲2%。周漢民說,這首先得益於農業豐收,其次在於能源價格的穩定,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煤炭價格以及綠色能源。

他指出,通過保持經濟增長率、穩定就業供給、推出有效的貨幣政策,中國成爲穩定世界經濟的“壓艙石”,解決供應鏈問題和通脹問題的“主力軍”。

多位嘉賓也在發言中認爲,各國不能只基於本國利益來制定政策,應該更多考慮與其他國家進行協調和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