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小湯山方艙醫院再次啓動,6日凌晨收治第1例感染者,共有22家醫院先後組成22支醫療隊馳援小湯山方艙醫院。記者從小湯山方艙醫院獲悉,截至12月2日,已累計出院1310人,感染者出院流程順暢。

11月22日,石景山區方艙醫院開始接收第一批患者。截至12月3日晚上,方艙平穩運行12天,累計收治233名患者,出院或者轉院的患者有40名。

及時篩選出危重病人並提前干預

小湯山方艙醫院臨時黨委委員、副院長蔡超表示,艙內特殊人羣佔比24%左右,醫院針對可能出現的急危重症情況,建立新入院患者篩查、危重患者和危急值報告等流程,已組織線上專家會診40次。同時,進一步完善搶救流程,備齊人員及器材藥品,及時篩選出危重病人和重點病人並提前干預,對有需求的隔離人員開展心理干預。

每天上午,艙外專家和艙內醫生共同進行病例討論,研判患者風險,制定治療方案,對特殊患者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轉院,確保醫療安全。

小湯山方艙醫院指揮部醫療專家、主任醫師李侗曾介紹,疫情防控有三個關鍵環節,分別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羣,它們環環相扣。李侗曾說:“我們把感染者及時、安全地轉運至方艙後,傳染源得到管理與控制,同時也切斷了傳播途徑,保護了易感人羣,這是方艙的第一個作用。”此外,感染者進入方艙進行醫學觀察,醫護人員可以及時發現有可能發展成爲重症的人員,從而進行干預,如果需要轉運,也可以馬上轉運到定點醫院有效救治。

李侗曾表示,感染者出院時,私家車可以開到小湯山方艙醫院接感染者回家,出院流程非常順暢。

護士幫上網課的孩子打印資料

12月2日下午,小湯山方艙醫院指揮部感控專員、主管護師李長潔通過手機視頻向記者展示了艙內的基本情況。從畫面中可以看到,艙內每一間屋子放置有兩張單人牀、兩個牀頭櫃,兩張牀中間還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電視掛在牆上,正在播放着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屋內有獨立的衛生間。艙內環境乾淨整潔,冬日的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廊道里,感覺十分溫暖。

範女士和孩子住在一起,兒子剛進入方艙時有過發燒的情況,但很快體溫便降了下來。這幾天,孩子都在艙裏上網課,有時候老師發放電子版資料需要打印,護士們熱心地幫孩子把資料打印好拿到房間。

小湯山方艙醫院3艙醫療組組長、主任醫師魯俊鋒告訴記者,方艙裏年齡最長的是70多歲的老人,最小的是6歲的孩子,大家身體情況都很穩定。“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羣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同時,艙內的孩子也需要我們付出更多時間去關注他們。”魯俊鋒說,方艙內如果有小朋友過生日,醫護人員都要做精心準備,希望給孩子們帶去更多歡樂。

石景山區方艙醫院

一人一策對症治療 醫護24小時輪班值守

石景山區方艙醫院醫療副院長耿英傑介紹,對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爲主、一人一策對症治療。“另外,有的患者心裏會緊張,醫護平時會給一些心理上的安撫,我們也有專門的心理醫生。”他介紹,方艙內選調的都是具有豐富救治經驗的醫護,並安排24小時輪值。

醫療團隊涵蓋全科、中醫科、兒科等

石景山區方艙醫院由石景山區體育館改建而來,改建爲方艙後,館內看臺閒置、庫房封閉,總使用面積爲3252平方米,設置了200個牀位。主場館一層是患者區,四名患者一個隔間。

方艙內工作人員共86人,其中53人是醫療團隊,包括醫藥、戶籍檢驗等人員;33人是後勤保障隊伍,保障了病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必要的醫療衛生服務。

耿英傑介紹,醫療團隊涵蓋了全科、內分泌科、中醫科、兒科等多個科室,每個人都有着豐富的救治經驗。每天上午,輪班醫生會進行查房,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下達醫囑。

石景山區在各個醫院抽調了有經驗的醫護組成了方艙醫療團隊,24小時輪班值守。“方艙內的醫生有的服務過冬奧,有的在新冠治療定點醫院工作過。醫生護士都有豐富的救治經驗。”耿英傑介紹。

“對患者,我們以中醫藥治療爲主,一人一策對症治療。另外,有的患者心裏會緊張,醫護平時會給一些心理上的安撫,我們也有專門的心理醫生。”耿英傑說。

爲處理突發情況,方艙建立了一整套急救預案,“我們有遠程會診機制,有區級專家組可進行遠程線上會診,共同商量患者去向,滿足條件則啓動轉診程序。”醫療組組長東黎光舉例,“12月1日上午醫療組發現一個病人病情有所加重,下午就轉到了定點醫院接受治療。”

方艙內溫度穩定保持在27℃左右

按照院感(院內感染防控)要求,方艙內分爲“三區兩通道”。紅區是患者居住場所,黃區、綠區是醫療、後勤保障人員工作的場所。兩通道指的是患者進入通道、醫務人員的進入和撤出通道。“三區兩通道”嚴格管理、分開,確保患者、方艙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艙內會定期消殺。爲降低患者傳染性,就要求大家除了喫飯、淋浴、喝水,其他時間都是要戴口罩的。”耿英傑說。

石景山區方艙醫院對所有後勤保障人員都進行了嚴格的防院感培訓,方艙醫院內所有工作人員閉環管理;同時,每日對工作區、生活區等外環境進行核酸採樣。目前,所有工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爲陰性,環境採樣結果也均爲陰性。

在方艙醫院中控室的兩塊大屏幕上,可以看到醫院的整體情況。“方艙內溫度穩定保持在27℃左右。”負責該院後勤保障和運行的副院長祁大鵬說,方艙醫院有兩套供暖系統,不僅有市政供暖系統,還有體育館本身改造升級後的空調、排風系統。

方艙內志願者協助發放餐食

唐先生今年45歲,是方艙內的一名患者,也是方艙內志願服務隊的一員。進入方艙的第二天,醫護倡議大家可以成爲志願者,做些簡單工作。“我自己感覺身體狀況也很好,能夠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服務。”他說。

志願者經過培訓,負責發放物資、餐食、消防巡視等工作。方艙內的醫護表示,有了志願者的幫助,方艙內秩序良好,工作完成得更有效率。

唐先生感到,志願者本身也是患者,與其他患者的溝通更加順暢,“我在發放物資、送飯的過程中,會和其他患者聊幾句,溝通病情,這樣大家心態更放鬆。”

護理部主任白文輝介紹,目前方艙患者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有20人左右。“12月1日,我們發放了志願者證書,感謝這些志願者在自己治療的同時,能夠熱心爲其他患者進行公益服務。”她說。

“當患者符合出院標準時,我們就抓緊時間啓動出院流程,通過經辦系統來跟各個居委會對接。同時我們也按照北京市出院要求來跟家屬聯繫,用專車接患者回社區報備。”耿英傑說。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王景曦 通訊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