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李晃 北京報道

兜兜轉轉近兩年時間之後,武漢珈創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珈創生物”)IPO再度折戟。深交所官網發佈的信息顯示,珈創生物近日申請撤回了創業板IPO申報材料。儘管保薦機構安信證券聲稱此前珈創生物科創板IPO被否的相關事項均已消除,公司符合創業板“三創四新”(即創新、創造、創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要求,但公司核心技術的先進性、依賴性等問題被高度關注。在此次創業板IPO審覈問詢的400頁回覆材料中,“核心技術”一詞共出現了230餘次。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多次致電珈創生物瞭解公司撤單原因及下一步計劃,但公司電話均無人接聽。對此,一位國內知名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創業板審覈對擬上市公司的‘三創四新’尤爲關注,儘管目前沒有明確的量化指標,但對於醫藥公司而言,核心技術先進性、研發投入規模、發明專利、核心產品臨牀進展等都是重要指標,值得重點關注。一般來說,一家公司在研發投入本就相對低的情況下,還存在較多委外研發,說明該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可能有所欠缺。”

檢測技術搭配來源受監管問詢

珈創生物成立於2011年4月20日,是一家爲生物製品企業、醫療機構、科研院所提供細胞檢定、病毒清除工藝驗證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實際控制人鄭從義原爲武漢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公司股東、核心技術人員背景涉及武漢大學、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部分核心技術來源於武漢大學;公司還與武漢大學於2020年組建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細胞質量檢測技術創新中心。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0.68億元、0.80億元、1.29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0.28億元、0.39億元、0.66億元;此外,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營收1.60億元至1.70億元,同比增長23.64%至31.37%,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0.77億元至0.82億元,同比增長17.28%至24.61%。

隨着業績規模逐年擴大,珈創生物近年來也加快了IPO的腳步,然而其上市之路並不順利。

2020年12月18日,珈創生物科創板IPO被受理,歷經兩輪審覈問詢後於2021年4月29日上會,但其首次A股IPO申請“被否”;2022年6月8日,珈創生物又向創業板遞交了上市申請材料並獲受理,然而在剛更新完首輪問詢回覆後,珈創生物卻撤回了IPO申請材料,宣告其二度衝A折戟。

珈創生物前次IPO上會爲何被否?

珈創生物在回覆創業板IPO審覈問詢時回覆稱,公司前次申報科創板未通過的主要原因系公司對核心業務先進性的披露和論述不符合科創板的相關要求。公司及本次中介機構經研究判斷後認爲公司更符合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的板塊定位。因此,本次申報公司調整了申報板塊,即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除了調整申報板塊之外,珈創生物還將保薦機構由此前的華龍證券更換爲安信證券,律所、會計所則保持不變。

儘管珈創生物認爲其更符合創業板定位,但在創業板首輪審覈問詢中,深交所針對其創業板定位提出了五大問題,包括“多種檢測技術搭配是否均來源自身獨有技術”以及“結合上述內容,進一步說明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的創新相關情況,公司是否屬於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等。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之所以關注珈創生物技術是否來源於自身獨有技術,原因在於公司稱其核心技術一方面系對目前行業普遍使用、廣泛公開並高頻率使用的通用檢測技術的整合升級;另一方面系不斷自主創新,自主研發形成專有技術。

針對深交所在首輪問詢中“多種檢測技術搭配是否均來源自身獨有技術”的質疑,珈創生物回覆稱,公司以檢測準確、高效爲核心進行多種檢測技術搭配,憑藉自身掌握的全面的檢測技術,依據檢測經驗結合各檢測技術特點進行組合,彌補單一檢測技術在檢測結果呈現、檢測對象問題溯源等方面的侷限,實現技術互補。因此,公司進行技術組合時並非只採用專有技術,同樣會採用通用技術,進行多種檢測技術搭配並非均來源於專有技術。

獨立研發能力受質疑

儘管珈創生物聲稱其符合三創四新要求、注重技術研發創新,但其自主創新能力一直備受質疑。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上交所在科創板IPO的首輪審覈問詢中就曾要求珈創生物“結合公司和武漢大學的技術淵源情況、業務聯繫,報告期內委託研發以及專利受讓情況,說明公司是否具備獨立研發、創新能力”;而在科創板上會過程中,上市委現場問詢問題也包括“結合公司部分核心技術專利由外部機構受讓取得、公司的自行研發投入較少、技術人員較少且人數在報告期內發生過較大波動等情況,論證公司是否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

事實上,監管部門多次關注背後,反映出珈創生物研發投入較少,獨立研發並申請的專利佔比較小,對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較爲依賴等問題。

其中,研發投入方面,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珈創生物研發費用分別爲464.74萬元、508.06萬元、799.18萬元、481.54萬元,佔營收比重依次爲6.82%、6.36%、6.18%、6.44%;而2017年、2018年珈創生物研發費用更低,分別僅爲201.60萬元、272.09萬元,佔營收比重依次爲10.14%、5.54%。

與此同時,珈創生物在招股書中將華測檢測藥明生物中源協和諾禾致源等6家上市公司列爲同業可比公司,報告期內,行業平均研發費用率依次爲7.25%、7.20%、7.11%、6.46%,可見,珈創生物研發費用率低於同業平均水平。

《經濟參考報》記者進一步分析其研發費用構成發現,珈創生物還將較大部分研發費用花在了委外費(技術服務費)上。其中2019年、2020年,珈創生物委外費分別爲263.22萬元、96.26萬元,佔公司同期研發費用比重依次爲56.64%、18.95%。珈創生物研發費用中委外費主要是向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支付的費用;與此同時,珈創生物董監高、核心技術人員多人來自於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不僅如此,從專利上看,珈創生物還存在部分專利系通過與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合作研發後由公司申請取得的情況,公司獨立研發並申請的專利佔比不足四成。據悉,珈創生物擁有31項專利(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其中,公司獨立研發並申請的專利爲11項,與武漢大學合作研發後由公司申請的專利爲1項,與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合作研發後由公司申請的專利爲9項,其餘10項均爲受讓取得。

前述情況亦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創業板首輪審覈問詢中,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對武漢大學及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存在技術依賴,公司是否存在相關核心技術來源於上述單位,如是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否依賴於上述單位。”

對此,珈創生物主要回複稱:公司對武漢大學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不存在技術依賴;公司擁有的“藥品/生物製品生產用細胞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技術成果起源於公司與武漢大學的合作研發,公司核心技術平臺之一的“細胞質量控制檢測技術平臺”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集成了該技術成果;公司持續經營能力不依賴於上述單位。

值得注意的是,由深圳市達晨財智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達晨財智”)管理的兩隻基金——深圳市達晨創通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達晨創通”)、寧波市達晨創元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達晨創元”)曾於2019年先後投資入股珈創生物,入股價格分別爲360元/股、306元/股,合計投資金額5000萬元。本次創業板IPO撤材料之前,達晨創通、達成創元分別持有珈創生物458.82萬股(佔比11.47%)、58.82萬股(佔比1.47%)。2019年7月,達晨創通曾與珈創生物及其全體股東簽署了相關對賭協議,並於2021年解除,隨着珈創生物創業板IPO終止,達晨創通、達晨創元的上述投入如何退出值得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