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公開B-21隱形轟炸機,旨在威懾中國。”上週末,B-21作爲冷戰後美軍第一架新型轟炸機的亮相頗爲高調。美國防長奧斯汀親臨捧場,宣傳這架新戰機“前所未有的技術”,而很多美國媒體都在強調,它是美國1.2萬億美元核軍備擴充計劃的第一個成果,目標是“對抗中國不斷擴大的核力量”,甚至有美軍軍官聲稱,B-21可以“在臺灣海峽投放水雷阻擋解放軍渡海”。而這只是過去一週五角大樓針對中國的一連串挑釁表演中的一個:繼上週二美國發布年度“中國軍力報告”,臆測中國在2035年“將擁有1500枚核彈”之後,上週六美防長又宣稱,美國需要用軍力來確保21世紀的全球準則“由美國而不是北京的價值觀制定”。同樣在上週,美國海軍還罕見地披露“西弗吉尼亞”號戰略核潛艇停靠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的情況,被認爲向中國等國發出了美軍核力量在印太地區強勢部署的信號。

B-21高調亮相

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防長奧斯汀在羅納德·里根總統圖書館舉行的論壇上聲稱,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意願,也越來越有能力重塑地區和國際秩序的國家”,而美國“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調整預算,以應對中國的挑戰,”奧斯汀稱,“在我們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裏,威懾需要來自實力。”他說,未來幾年將決定美國可以拿什麼與中國競爭。

當天奧斯汀還評論了俄烏軍事衝突,一邊強調五角大樓仍將致力於爲烏克蘭提供武器,一邊又稱會避免這場衝突“升級爲美俄戰爭”。他還說,儘管如此,在中俄這兩個核大國中間,中國“仍然是更大的威脅”,他沒有解釋理由。


資料圖

此前一天晚上,在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一處空軍設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B-21的亮相儀式非常隆重:不但奧斯汀和多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到場,還有美國空軍核威懾力量的“三駕馬車”B-52、B-1B和B-2從空中飛過,另外現場還展出了一架二戰中日本空襲珍珠港後,曾參與“杜立特突襲”轟炸東京的B-24中型轟炸機。

B-21推出機庫的那一刻,奧斯汀宣佈:“女士們先生們,這是美國式的威懾。”他還說,B-21轟炸機的名字“突襲者”,就是爲了向“杜立特突襲”行動致意。

《華爾街日報》3日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若干年內,美國製造了大量的轟炸機,目的是在與蘇聯的衝突中打擊對方的縱深。蘇聯解體後,美國空軍開始縮減轟炸機機隊。B-21的使命是“逐步取代冷戰時期的那些轟炸機”,報道稱,這種新戰機是華盛頓遏制中國的“核心元素”,它的設計目的就是爲了“擊敗北京迅速增長的網絡、空間和核能力”。


資料圖

“瞄準中國研發部署”

B-21的亮相引發外界圍觀。奧斯汀宣稱,就B-21的性能而言,“沒有比這更有效的轟炸機了”,“它會使目標處於危險之中。即使是最先進的防空系統也很難從空中探測到 B-21”。當晚,神祕的B-21只是短暫地亮相了一下即退回到幕後,現場既沒有說明B-21的具體性能和參數,也不許觀摩的記者攜帶手機拍照。

“時隔30多年美國瞄準中國研發部署新型隱形轟炸機”,韓國《每日經濟》4日報道稱,這是一種能夠攜帶核武器的遠程隱形戰略轟炸機,是繼1989年B-2“幽靈”轟炸機首飛30多年後美軍第一架新型轟炸機。B-21的形狀類似於黃貂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隱身能力。如果說現有的B-2在雷達網絡中看起來像一隻小鳥,那麼新的 B-21只有高爾夫球那麼大,很難被發現。

“這是世界上首次公開第六代轟炸機”,日本共同社稱,這種戰略轟炸機遠距離精確打擊能力出色,還可以實現無人駕駛,這可以有效應對中國採取的不讓美軍靠近近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除了隱身性之外,B-21還具有高度的聯網功能,可與其他軍用飛機等聯合作戰。

臺灣中時新聞網稱,在B-21戰略轟炸機正式亮相前,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就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要用它來“威懾中國”,他甚至說,B-21“可以在解放軍的眼皮底下,向臺灣海峽投放水雷阻擋解放軍渡海”。

軍事專家張學峯4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此次美國軍方聲勢浩大地舉行B-21的公開亮相儀式,然後軍方及媒體又高調宣揚此型飛機是爲了遏制中國、威懾中國,這體現了美軍一些人的反華思維定式。“但是這種喧譁反而讓人覺得美國軍方對於耗費巨資研製一款外形看上去和B-2轟炸機沒有本質區別的飛機並不那麼自信。”


資料圖

7.5億美元一架

日本《讀賣新聞》稱,研製可攜帶核武器的B-21是美軍核武器現代化戰略的一部分,此舉旨在加強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核遏制力。另據彭博社報道,美國空軍計劃在未來30年建造一支擁有100架B-21的轟炸機部隊,目前正在生產中的有6架,實際部署期預計在2026年至2027年之間。

按照2010年的美元匯率計算,每架飛機的造價約爲5.5億美元,按今天的通脹調整計算,約爲7.5億美元。韓國《朝鮮日報》4日報道稱,B-2作爲史上最昂貴的飛機,單價高達22億美元。美軍計劃2026年左右製造100架B-21,但由於預算壓力,是否真的會採購100架尚不清楚。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研發的下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有望亮相。

中時新聞網稱,B-21服役後,預計將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區的關島,以及目前已部署B-2轟炸機的澳大利亞。“至於讓B-21計劃倍感威脅的中共轟-20,從去年以來各種媒體與影像曝光的次數大幅增加”,報道稱,如果哪天睡醒發現轟-20已經出現,也不會感到意外,或許這些消息對美軍急於讓B-21亮相造成不小的壓力。

美國“政府項目監督組織”資深研究員格雷齊爾說,(上接第一版)只有試飛開始後“真正的問題纔會暴露出來”,隨之而來的就是研製進度滯後和成本上漲。這架轟炸機是正在進行的“三位一體”核力量更新的一部分,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2046年整個核打擊系統更新費用將耗資1.2萬億美元,除了戰略轟炸機以外,還包括現代化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核潛艇。

張學峯表示,B-21的強大威力並非單槍匹馬所能體現,而是要通過體系化作戰,但當前美軍的配套體系尚在建設中,還需要一段時日。

核潛艇也高調一回

據CNN 12月2日報道,美國海軍本週做出一次罕見披露——首次公佈“西弗吉尼亞”號戰略核潛艇停靠迪戈加西亞島的情況。這種“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理論上最多能攜帶280枚核彈頭,是美國武器庫中威力最大的撒手鐧,因此其行蹤向來高度保密。

一名瞭解情況的軍事官員稱,公開此次停靠的意義在於,美國軍方希望向潛在的對手以及盟友“發出信號”。

誰是潛在的對手呢?美國“動力”網站分析稱,可能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持續作戰、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威脅’以及朝鮮越來越具有挑釁性的彈道導彈試驗”。

這令人想起2010年7月,“密歇根”號核潛艇等3艘美國核潛艇幾乎同時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浮出水面,“以表達美國對中國在東海試射導彈的不滿”。十多年前的三艘核潛艇都沒能“嚇倒中國”,在中美海上力量差距大幅縮小的今天,這一艘在印度洋遮遮掩掩的核潛艇又能起什麼威懾作用呢?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經濟融合度和政治互信度日益增高的亞太地區,美國仍然迷信軍事力量的優越性,試圖通過製造事端和危機來保持其在亞太地區軍事安全事務上的主導地位,這種做法不僅背離亞太各國的共同利益,也不利於美國自身國內問題的根本解決,無疑是一種病態的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美國整體的國防政策已經不是根據自身需要制定了,而是受到軍工複合體的影響和綁架,並令美國的對華政策越來越無法做到理性和平衡。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 郭媛丹 李雪 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特派特約記者 嶽林煒 劉海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