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從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方面獲悉,共和國第九烈士陳毅安之子、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陳晃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12月3日21時59分,在解放軍火箭軍醫學中心ICU病逝,享年92歲。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方面介紹,陳晃明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先烈陳毅安的遺腹子。童年和少年時期,在母親李志強的呵護下生活和學習;中青年時代在各級黨組織的關懷下讀書成長。陳晃明同志一生從事工程光學研究,是著名的中國工程光學專家,曾出版專著和譯著多部,爲中國工程光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曾榮獲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重大技術改進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重要獎項。

陳毅安、李志強夫婦合影

陳晃明退休後,致力於宣講革命先烈、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蹟,挖掘革命先烈、革命先輩的生動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撰寫了許多紀念革命先烈們的文章,詳實記述了歷史史實。將自己父母革命愛情的見證——九十年前的書信公佈與衆,編撰了《紅色“有”情》一書,讓後人見證“信仰的力量”和革命者愛情的純真。陳晃明同志十分關心和支持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向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捐贈了多件革命文物。

“江西省人民政府”微信公衆號2021年3月曾刊文《血染的結婚新照——陳毅安新婚殉黨》介紹了陳毅安烈士的事蹟。

文章介紹,陳毅安1905年出生在湖南湘陰一個鄉村教師家庭。他從小聰明好學,15歲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1923年,陳毅安回鄉拜訪他的小學語文老師鄒先生時,遇上了師母的外甥女——18歲的李志強。只見李志強穿着新潮的女生裙,雙眼充滿生氣,一頭短髮,率真裏透着一股潑辣勁。兩人一見鍾情,從相識到定親,只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可是本着“先立業,後成家”的想法,他們的婚期一再推遲。

1926年,陳毅安決意投身革命,考入黃埔軍校炮科。深愛着陳毅安的李志強哪裏捨得他流血犧牲,急忙寫信勸阻。可是,陳毅安回信答道:“你恐怕我去打仗死了沒有什麼價值;你又說你畢業後出來當教員,把一些青年子弟教成愛國者,來爲國家流血。你不願你的愛人流血,而要別人去流血,這真是笑話了。你的學生將來他也沒有愛人嗎?父母嗎?兄弟嗎?他不是中國人嗎?他就應該去血戰嗎?假若他的愛人死死地不要他去流血,那中國就無可救藥了。”“你說不要糊糊塗塗地死了,這也不錯。但是爲革命而死,爲民衆謀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塗塗呢?假若是的,那中國一定沒有烈士,革命也永遠不能成功。”

1927年,陳毅安參加了秋收起義,並跟隨部隊上了井岡山,逐漸成長爲一名出色的軍官。1929年1月,在第三次反“會剿”戰鬥中,已經是紅五軍副參謀長的陳毅安身受重傷,他不得不回到家鄉養傷。養傷期間,陳毅安在家鄉與李志強完婚。這對相戀多年的戀人終於喜結連理,留下了結婚照。1930年7月,紅軍攻打長沙,陳毅安離開新婚才兩月的妻子,毅然決定投入戰鬥。李志強希望丈夫養好了傷再出發,但陳毅安沒答應。臨行前,得知妻子懷孕,陳毅安十分高興,深情望着妻子說道:“將來生下來的,不論是男是女,都要和我一起幹革命!”

陳毅安被任命爲紅三軍團第一縱隊司令員。他帶領一支300人的敢死隊毅然奔赴前線,途中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反撲。陳毅安在掩護軍團機關轉移時不幸遭敵機槍掃射,腰部中四彈,壯烈犧牲在長沙城外,年僅25歲。他身上唯一的遺物就是這張貼身的結婚照,被鮮血浸透了大半。

李志強很久沒有收到丈夫的信件,心裏有種不祥之感。她多方打聽,仍無音信,直到1931年3月的一天,已經生下兒子陳晃明的李志強收到了一封信。信封上是陳毅安的手書,看到這熟悉的字跡,李志強欣喜萬分,她小心翼翼地抽出信紙——竟然是空白的!她把信紙拿在手裏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上面空蕩蕩的,並沒有字!頓時,她感到天旋地轉,失聲慟哭……原來,陳毅安曾和李志強相約:“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我就會託人給你寄一封不寫任何字的信去,你見了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面對這封無字信,李志強怎能不悲痛萬分呢!可是李志強不願意相信,她一邊不停地打聽陳毅安的下落,一邊癡癡地等待着愛人的歸來。直到1937年,彭德懷同志親自給她回信,告訴她:“毅安同志爲革命奔走,戰功卓絕,不幸在1930年已陣亡……”噩耗傳來,李志強五臟俱焚。

1983年,李志強病逝於北京。她的骨灰和陳毅安的遺骨合葬於井岡山龍市。這一次,他們終於可以安安靜靜地傾訴對彼此的思念和深情。

據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方面介紹,1951年3月,毛澤東親自簽發全國前十名烈士的榮譽證書,陳毅安位列第九,所以被尊稱爲共和國第九烈士。1958年彭德懷爲寄託對烈士的哀痛之情,爲他題詞:“生爲人民生的偉大,死於革命死得光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