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代周报

文/穆瑀宸

前端企业厮杀得如火如荼,上游供应商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故事,如今正在新茶饮行业上演。

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鑫生活”)便是个中翘楚。近日,这家喜茶、蜜雪冰城、古茗、Manner、瑞幸咖啡、星巴克、麦当劳、汉堡王等众多知名品牌背后的包装材料供应商,更新了招股书,拟公开发行新股数量不超2550万股,募资约8.28亿元,其中6亿元用于年产3万吨的PLA可堆肥绿色环保生物制品项目。

PLA指的是“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可生物降解材料。恒鑫生活的主营业务,即是以原纸、PLA 粒子、传统塑料粒子等为原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纸制与塑料餐饮具。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和“双碳”的推进,加之新茶饮、咖啡等赛道的热度,恒鑫生活借势PLA材料优势迎来一波利好。

体现在营收方面,就是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招股书数据中可以看到,恒鑫生活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达4.85亿元,超过了其2020年全年的营收。

事实上,不止是恒鑫生活,田野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野股份”)、浙江德馨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德馨食品”)等新消费领域的供应商都在冲击上市。此前,曾给元气森林提供过赤藓糖醇的三元生物(301206.SZ)和植脂末龙头佳禾食品(605300.SH)已经抢跑上市。

“近年来,供应链企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新茶饮、咖啡、无糖饮料等消费领域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应链企业属于工业型企业,在获得稳定的客户后,很容易实现盈利。同时,相较于其所服务前端企业而言,供应链企业的成本和销售费用更可控,因此获得的利润也比较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供应链企业们“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其大多也拥有业务产品单一、高度依赖大客户、毛利率不稳定、创新力低等弊病。

那么,因新消费品牌而崛起的供应商们,能否满足资本的期待?

一年卖出20多亿只杯子

回顾恒鑫生活的发展史,其押中了两个风口——环保和饮品。

恒鑫生活成立于1997年,原名为恒鑫印务,起初只是一家主营宣传画册、资料等印刷品的印刷公司。2001年,恒鑫生活逐渐将产品重心转向纸质餐具。彼时,纸杯在餐饮行业中逐渐被普及,恒鑫生活的创始人樊砚茹和严德平夫妇,看中这一广阔的赛道,决定转型,引入纸杯生产线。恒鑫生活也成为了国内较早将柔性版印刷用于纸杯生产的企业之一。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所有商场、超市等零售场所均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一时间,各类塑料替代品兴起,樊砚茹和严德平夫妇也敏锐地关注到可降解塑料这一新方向,彼时,恒鑫生活也开始自主开发定制PLA淋膜生产线,用于生产PLA淋膜纸杯。2013 年,恒鑫生活收购罗宾生化科技(汕头)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安徽恒鑫”),结合其可降解塑料粒子改性技术,开发出 PLA 吸管、塑料杯、搅拌棒和餐碟等产品,拓宽了产品线。

但在当时国内的限塑令只局限在“塑料购物袋”方面,以环保餐具为主营业务的恒鑫生活的上述产品布局,并未给其带来更大的“产业红利”。在2010年拿到自营进出口权后,恒鑫生活依然以外销为主,直至大约十年后,内销才得以提升。

上述转机定格在2019年,国内新茶饮行业迎来爆发。在此之前,恒鑫生活与星巴克、麦当劳、德克士、汉堡王、DQ 等国外品牌建立合作关系;而2019 年开始,瑞幸成为恒鑫生活的新增客户;2020 年,恒鑫生活又新增喜茶、Manner 咖啡、益禾堂、古茗等客户,而后,又增加了蜜雪冰城、Coco 都可茶饮、古茗等客户。

另一大利好来自于2020年年初的限塑令,这一次的限塑令延申到餐具的使用上。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企业们对PLA材质餐具的需求暴涨。

恒鑫生活的产品销量也借势猛增。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恒鑫生活的纸杯销量高达18.8亿只,杯盖有12.2亿只,塑料杯也卖了近2.3亿只。另外,其2019年内销收入占比21.12%,这一数字在2021年增长为47.21%。

风口下的隐忧

乘着风口,背靠大客户,恒鑫生活确实迎来了好的收益。招股书数据显示,其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4亿元、4.24亿元、7.1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026.56万元、2487.66万元、8123.61万元。2022年上半年,其业绩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实现营收为4.85亿元,净利润为6446.73万元。

然而,报告期内,恒鑫生活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不含运输、包装费)却呈现出下降趋势。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从41.85%下降至34.88%。

对于毛利率的变动,恒鑫生活在招股书中表示,影响其主要业务毛利率变动的原因包括原材料与制造费用等成本变动,以及销售规模与销售结构变化等。

恒鑫生活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原纸和PLA 粒子。目前,国内原纸行业产能供应较为充分,但原纸价格受纸浆价格、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较大。PLA则以玉米、木薯等可再生的植物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对PLA价格有较大影响;另外,随着“禁限塑”政策推进,PLA需求将增加,亦可能推动PLA价格上升。

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9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达162亿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推动可降解塑料渗透进一步上升,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保持稳步上升,到2025年将达209亿元。

除了上述原材料问题,行业竞争严峻也是恒鑫生活要直面的挑战。与恒鑫生活一样通过下游新茶饮、咖啡等业务拉动PLA产品销售的,还有家联科技(301193.SZ)、南王科技、富岭股份等企业,这意味着市场份额被进一步瓜分。

而家联科技已经于去年上市,是蜜雪冰城和必胜客的供应商。据其财报显示,2021年,家联科技营收同比增长20.28%至12.34亿元,净利润则为7119.88万元。

华莱士参股的南王科技则于今年8月IPO过会,拟在创业板上市。南王科技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其营收从6.91亿元增长至11.95亿元,净利润也呈现上升趋势,从6400.18万元增长至8401.52万元。同时,南王科技的客户则包括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华莱士、蜜雪冰城等。

今年7月首次披露招股书的富岭股份也同样拥有大力发展PLA业务的野心。富岭股份的产品以外销为主,但从2020年开始其已经在境内拓展茶饮品牌客户。

与上述几个同行相比,恒鑫生活的营收规模并不占优势,且净利润也不如南王科技稳定,倘若其不能提高议价能力、提升毛利率,后期竞争的压力将逐渐增大。

供应商排队上市

事实上,环保餐具企业排队上市,仅仅是快消行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消费行业的各类供应商们正在掀起一波上市潮。

今年10月,新茶饮的原料供应商苏州鲜活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鲜活饮品”)宣布冲刺IPO;德馨食品披露招股书,拟于深交所主板上市;原料果汁制造商田野股份正在冲刺北交所。此前,主营业务为食品调味料的宝立食品(603170.SH);赤藓糖醇供应商三元生物(301206.SZ)和植脂末龙头佳禾食品(605300.SH)已经抢先上市。

“供应链企业经历了自身迭代的过程,从一开始作坊式的‘小打小闹’,到跟着前端品牌共同崛起赚的盆满钵满后,再顺势升级生产线和设备。他们变得比以前更强大了,关注度自然也有所提升。”菁财资本创始人葛贤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供应链企业上市很大意义上是因为吃到了前端品牌的红利,走资本市场的道路也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而且供应链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卖铲子”的企业,在营收方面相较于新消费品牌端会更加稳定。

上述企业公布的招股书亦证实了上述观点。例如,鲜活饮品早在2019年就实现营收7.87亿元,净利润也在逐年增长。田野股份、佳禾食品等也在2019年至2021年有着不错的业绩。

然而,供应商们虽然提前享受到红利,但是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高度依赖大客户就是供应商们所存在的弊病之一。在2018至2020年间,宝立食品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在40%-55%之间,其中百胜中国作为第一大客户,在2020年间的销售贡献率比例达到了24.81%。德馨食品前五大客户占其销售额的50%以上已经持续了3年。

同时,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供应商分属在各个产业中,相对比较分散。且供应链的门槛不高,中小玩家多,致使前端企业的可选择性很大,竞争异常激烈。例如,瑞幸咖啡有着近200家供应商,而奈雪的茶更是拥有300多家供应商。因此,发挥好各个供应链的头部效应尤为重要。

从各家供应企业的招股书中来看,供应链企业们到二级市场募资的目的高度统一,大多都是为了扩充产能,为未来新茶饮、咖啡等消费行业的持续爆发,提前积蓄力量,进一步打造规模效应,深化护城河。比如,恒鑫生活的募投资金应用于扩产与补流,重点建设年产3万吨PLA可堆肥绿色项目。田野股份则主要用于椰子制品、风味糖浆、果蔬制品的产能扩产。

但在葛贤通看来,供应链企业想要维护竞争优势,单纯扩大产能是不够的,更关键的在于提升人才和技术壁垒。“不断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降低成本,做出差异化的产品,从满足客户到引领终端快速迭代的客户需求,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