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雨康

12月初,關乎國際原油市場未來走勢的兩大決議相繼落定:一方面,“歐佩克+”宣佈維持原定的200萬桶/日的原油減產政策不變;另一方面,歐美決定對俄羅斯海運石油出口設置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

截至北京時間12月5日19時,WTI原油期貨約爲81.5美元/桶,近6個月的跌幅達32%。業內人士表示,歐美經濟衰退預期主導了下半年以來油價的低迷行情。

當前國際油價“下有支撐、上有阻力”:一方面,“歐佩克+”雖未進一步加大減產力度,但減產立場堅定,而歐美對俄油制裁可能會引發俄主動減產,原油供應存在較大變數;另一方面,歐美經濟衰退端倪盡顯,仍是制約油價反彈的重要因素。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12月4日宣佈,決定維持第33次部長級會議確定的減產目標。今年10月5日的第33次部長級會議決定,自今年11月起,在8月產量的基礎上將月度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減產規模相當於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的2%。

不過,該組織也明確,若有必要,將隨時開會,並立即採取額外措施來應對市場變動情況。

歐盟成員國日前就對俄羅斯海運石油出口設置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達成協議,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也宣佈將與歐盟實施同樣限價政策,最快將於12月5日生效。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當地時間12月4日表示,俄羅斯不會向對俄實施限價的國家出口石油和石油產品,哪怕這樣做的代價是不得不減產。他透露,俄羅斯正在制定反制措施。

業內人士認爲,該限價機制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要產油國和國際市場上買家的反應。若俄羅斯停止向執行限價的國家出口石油,將給市場供給側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增加供應短缺和油價走高風險。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奚佳蕊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歐盟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不是一蹴而就的,俄羅斯也在打造一個“不透明”的市場,以保證該國的原油出口。表面上,俄羅斯運往歐美的原油數量減少,但運往“不知名”國家的原油數量卻顯著增加,這些所謂的“不知名”國家有很大一部分是歐美買家。由此可見,歐美製裁俄羅斯石油的執行效果還有待觀望,這對於原油市場的最終影響也是不確定的。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12月5日消息,12月5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440元和425元。據研究機構測算,摺合每升92號汽油、95號汽油、0號柴油分別下調0.35元、0.37元、0.36元。按家用汽車油箱50L容量來估測,加滿一箱92號汽油,將少花17元左右。

展望後市,銀河期貨認爲,在供應端相對偏緊的格局下,冬季取暖需求和中國經濟復甦節奏將成爲驅動油價的主要動力。

信達證券認爲,無論是傳統油氣資源還是美國頁岩油,資本開支是限制原油生產的主要原因。考慮全球原油長期資本開支不足,全球原油供給彈性將下降。而在新舊能源轉型中,原油需求仍在增長,全球或持續多年面臨原油緊缺問題,油價或長期在高位運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