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得外部金融機構120億紓困資金後,融創也在對內部構架進行精簡,更多聚焦一線業務和項目。

12月5日,界面新聞獲悉,近期融創中國(01918.HK)內部啓動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新設和合併成立了三個中心,由幾位總裁、副總裁及總裁助理分管。

具體來看,一是成立地產經營運營中心,總經理由融創執行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馬志霞兼任。

該中心承擔地產業務的經營管理職能,負責地產業務的全流程管理工作,下設經營管理組、產品與營造管理組、營銷與客戶關係部、成本與採購管理部。

兩位集團總裁助理丁彤和邵佳分別負責成本與採購管理部以及營銷與客戶關係部。

二是成立資本與融資中心,負責集團資本管理、融資管理及資產相關股權管理工作。下設資本管理部、融資管理部、股權管理部。

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高曦兼任資本與融資中心總經理,劉強和彭嶽分任資本管理部和融資管理部總經理。

此次調整還新成立了資產運營管理中心,由集團總裁助理唐海坡分管,該中心將承擔融創持有資產的業主管理職能,負責相關運營管理工作。下設業主管理部、經營計劃組、資產合作組、系統支持組。

此前融創總部下設十餘個職能部門,此次調整後,職能部門有所縮減,上述幾位高管的業務管理範圍也更加下沉。

一位知情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融創此次進一步進行相關部門整合,就是爲了瘦身增效、加強管理,讓職能更聚焦,提高管理效率,釋放總部動能。

據悉,在集團層面調整完後,融創的部分區域還將迎來新一波調整,主要是區域人員下沉至項目,一線業務員進一步精簡。

今年2月份,融創已經進行過一輪區域的調整,將七大區域調爲九大區域。原西南區域拆分爲成渝區域、雲貴區域,新設立西北區域,管理陝西、山西、甘肅、寧夏四省。

彼時融創強調是爲了下階段發展目標,即“聚焦深耕核心城市、控制規模、提高綜合經營競爭能力”。界面新聞了解到,目前內部已很少提及這個目標,身陷現金流危機中,“復甦”的優先級顯然更重要。

今年3月底,一筆境內債的展期揭開了融創危機的一面,後因未刊發2021年報停牌,因境外美元債利息逾期正式宣告違約,隨後展期了幾筆境內債,又遭境外債權人呈請清盤。

在接踵而至的挑戰中,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久久沒有出現在公衆視野裏,直至10月中旬,他出現在集團總部,和華融、中信信託、上海浦發銀行簽訂框架協議。

正式的轉折點則在12月初,上述合作協議正式落地到融創的上海董家渡項目。在這場交易中,融創的合作方對項目注資取得股權,注入資金超120億元,確保項目週轉建設,融創則繼續操盤,未來融資償還後再回購股權。

實際上,在融創內部得到紓困的不止董家渡一個項目。在央行保交樓融資支持等政策之下,融創在天津、重慶、哈爾濱、瀋陽、濟南等20個城市近70個項目,已經獲批總額超百億的紓困資金。

除了外部融資到位,融創的當務之急—債務重組也將迎來重要節點。

目前,融創正在準備對境內債券進行整體重組,涉及存續境內債券及關聯ABS規模合計約157億元,擬定12月初進行表決,方案要求50%以上投票同意率纔可通過。

值得一提的,融創復牌的曙光也出現了。11月29日晚間,融創終於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當年公司擁有人應占淨利潤較2020年下降約207%,核心淨利潤較2020年下降約184%,並表態將於12月8日召開董事會考慮批准發佈2021年業績。

不過即使2021年報可以刊發,按照此前此前聯交所發佈的復牌指引,融創還需刊發2022年中期業績,以及撤銷或駁回針對公司的清盤呈請。

融創的清盤申請是9月份時由一位投資者提交,涉及本金2200萬美元及應計利息。這件清盤事件暫未解決。根據最新消息,融創的呈請聆訊已延期至2023年6月14日,在此期間,債權人也可撤回清盤呈請。

從業績預告披露的虧損額度能看出,融創去年的頗多經歷也是其陷入危機的重要因素,市場銷售端的變動讓這家房企也措手不及。

今年以來,融創的銷售仍在承壓。據12月5日公告顯示,今年1-11月,融創中國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611億元,累計合同銷售面積約1218.3萬平方米,雖仍然躋身千億房企,但分別較去年同期下滑70.68%以及68.3%。

近期地方保交樓紓困資金、金融機構的援手落地,以及融創歷時一年的自救,能否令這家房企走出債務危機仍是未知數。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