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又有大型券商被罚!吉林证监局网站近日发布的一则罚单显示,一家大型券商及其三位业务人员被出具警示函。罚单显示,经查,该券商在保荐一家公司在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执业过程中,尽职调查未勤勉尽责,内控机制执行不到位,且未按规定履行持续督导义务。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接近60家券商收到监管机构的罚单。从具体罚单内容看,涉及的业务领域包括投行业务、自营业务、场外期权等。特别是近半个月,监管部门下发罚单多达21张,其中有8家券商因投行业务遭罚,除了被出具警示函,还有券商已被暂停保荐资格。

投行业务成违规“重灾区”,一方面体现出监管层正逐步加大对券商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部分券商依然存在侥幸心理,合规意识薄弱,内控机制不完善。注册制下,强化对券商投行业务的监管、敦促其履行好“看门人”职责,对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稳步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下的必然要求。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就要求信息必须更加公开准确,也意味着对中介机构券商的执业要求大幅提高。一旦信息失真,很有可能给投资者权益造成损害,也会对市场的公信力产生冲击。而投行业务作为券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的背景下,自然给券商带来了不菲收入,但也正是因为这“诱人”的收入,让部分券商在执业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选择了“闭眼”,让一些企业有机会“带病闯关”,漠视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危害。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恪守“看门人”责任是国际上对保荐中介机构的基本要求,把真实的公司选出来是底线,把优秀的公司选出来是水平。但国内有的机构变化不大,还是过于关注“可批性”,对“可投性”重视不够,甚至还有的“带病闯关”。

由此可见,券商投行业务执业水平仍亟待提高。沉疴须下猛药,“挠痒痒”式的处罚对于收入较高的金融行业意义不大。监管层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强处罚力度,对于屡犯者给予暂停、甚至吊销业务资格,让违规者真正付出代价。同时,监管层也应加强对于投行业务的现场检查,从“带病申报”、“一查就撤”、执业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等典型问题入手,重点检查投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人员及保障是否到位等,坚持有案必查、有错必惩。

券商要主动强化行业自律,因为仅靠一次又一次的罚单“鞭策”,作用始终有限,无法从“根儿上”解决问题。券商要尽快提高意识,把法律法规要求转化成归位尽责的内在动力和行动自觉,坚守勤勉底线,提高履职水平。具体到投行业务,应进一步细化尽职调查标准,切实履行好督导义务,对信披的真实准确性给予严格把关,同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强化自身风控能力,进而真正发挥出市场“看门人”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