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熊昕儀 楊沙沙】市場份額佔全球第一或第二、年銷售額不超過50億美元、社會知名度低——這是德國管理學家、“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西蒙制訂的關於“隱形冠軍”企業的三條標準。截至目前,超過89%的關於“隱形冠軍”的出版物採用這些標準。赫爾曼·西蒙長期追蹤中國市場上的“隱形冠軍”,並關注中德兩國“隱形冠軍”發展趨勢異同。今年黨的二十大召開後,德國總理朔爾茨成爲首位訪華的歐洲領導人,兩國貿易走向備受關注。如何評價朔爾茨訪華成果?如何看待“對華經貿脫鉤論”?有德國“隱形冠軍”成功經驗在前,中國企業如何走出一條專精特新的自主創新之路?《環球時報》記者爲此專訪了赫爾曼·西蒙。

只有專注才能締造世界一流

環球時報:過去10年間,伴隨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您觀察到中國“隱形冠軍”企業出現了什麼新趨勢?

赫爾曼·西蒙:關於中國“隱形冠軍”企業的新發展趨勢,我認爲有三點:第一是創新,10年前,這些企業主要靠低價競爭,質量可能相對沒那麼好。而在過去10年中,這些“隱形冠軍”們提升創新能力,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等特定領域;第二是全球化,這些“隱形冠軍”企業變得更加國際化,它們不侷限於中國市場;第三是“隱形冠軍”企業的年輕經理人有着更高的國際化程度,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也更熟悉如何在其他國家做生意。

我認爲,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更有雄心。我在歐洲做相關主題演講時,我問臺下的企業家、高管和年輕人,誰想成爲“隱形冠軍”,通常有10%的人舉手。而當我向中國的企業家和年輕人提出同樣問題時,有50%的人舉手。我由此得出結論,中國的企業家和年輕人熱衷於成爲全球市場領導者和“隱形冠軍”。

環球時報:由於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變化以及疫情帶來的巨大影響,我們觀察到一些中國“隱形冠軍”企業正在走向一條與德國同行們不同的道路,比如更傾向於多元化自身業務,或者沒有像德國企業一樣更執着於全球化。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赫爾曼·西蒙:當傳統市場已經飽和且難以保持增長時,企業確實可以選擇兩條路線:全球化與多元化。德國的“隱形冠軍”顯然更願意走向國際化和全球化,成爲全球市場的領導者之一。

我也看到不少中國企業家傾向於多元化,因爲中國有很多機會。但我認爲這是一種冒險的策略,通常不會帶來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一個例子是海爾,它是全球家電領域的領導者,也進入手機行業。我不清楚海爾在手機市場的份額,但在這一領域,其他企業可以比海爾做得更好。因此我的建議是,保持專注並征服全球市場,只有專注才能締造世界一流。

我能夠理解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企業更傾向於深耕國內市場。很多美國的中型公司也是這樣的態度,他們的業務國際化程度只有10%,並且集中在加拿大、英國這樣的英語國家。儘管中國市場如此龐大,但也只是全球市場的19%,81%的市場潛力在中國以外。所以我認爲,企業如果放棄全球化,會錯過很大的市場。

而另一個原因可能更重要。如果你有全球性的競爭對手,而自己卻侷限在中國。那麼有一天,這些競爭對手會變得更有效率、更具技術創新性,並且進入中國市場擊敗你,這是非常危險的。在全球競爭的當下,將自己侷限在一個國家,即使是中國這樣的大國中都是危險的。就好像足球,你只在自己國家比賽而不參加國際比賽,那麼永遠不會贏得世界盃。

朔爾茨訪華後,預計未來會有一大波中資進入德國

環球時報:上個月,德國總理朔爾茨帶領12位德國企業家訪華。您如何評價朔爾茨的訪華成果?

赫爾曼·西蒙:朔爾茨的這次訪問非常重要。我認爲各國領導人必須親自會面,相互瞭解以建立信任,因此這次訪問將有助於改善兩國關係。

當你審視德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時,會發現它是非常具體的。中國是我們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德國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也很活躍,它們在中國經營着2000多家工廠,其中大部分來自德國“隱形冠軍”企業。雖然中國企業在德國市場的佈局還處於非常早期階段,但我預計未來會有一大波投資進入。而德國在中國的投資實際上仍在持續。從德國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不會受到中美貿易衝突的阻礙和影響,我們仍然可以在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上開展業務。

環球時報:一段時間以來,“對華經貿脫鉤論”的聲音在歐美不時出現。您如何看待相關言論?

赫爾曼·西蒙:當我們回顧從1990年到2010年的這段時期,全球的出口增長速度是多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兩倍。但自2014年以來,全球的出口增速經常低於多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這並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終結,而是反映了出口越來越多地被外國直接投資所取代。

你可以說這種變化是一種“脫鉤”,但也可以理解爲另一種不同的全球化。我們正在經歷全球價值鏈的全面重構,對於每項經濟活動,企業都希望找到最合適的位置。例如一家德國“隱形冠軍”企業曾告訴我,它的產品需要從中國採購200個零件,然後才能在德國組裝,缺一個都不行。因此,這家企業決定必須在德國製造更多零件。與此同時,該企業也必須在中國製造更多產品,因爲它已經將價值鏈的更高部分放到中國。

中國創新能力的提升更令人印象深刻

環球時報:中共二十大不久前勝利閉幕,您認爲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將呈現什麼新趨勢?

赫爾曼·西蒙:我上一次來中國還是2019年,我非常期待明年有機會能再次到中國,與中國的企業進行交流。回顧過去,中國經濟增長是驚人的,而比純粹的數字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中國創新能力的提升。

最近,我看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些積極的新趨勢,中國政府努力爲中型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條件。我也相信中國未來的增長將來自具有創新性、更靈活敏捷並且可以將業務推向全球化的規模型企業。我認爲,中型規模的、更有創新的、國際化的企業,可能比大企業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更重要。

環球時報: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中國“隱形冠軍”將獲得什麼樣的機會?

赫爾曼·西蒙:中國正在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這將有助於培育商業生態系統,這一系統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產品和技術變得非常複雜,以至於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具備單獨爲某些重大挑戰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一個著名的例子是極紫外(EUV)光刻機,這是3家公司的合作,包括荷蘭的阿斯麥(ASML)、提供光源的德國Trumpf和提供光學系統的德國蔡司。它們的共同努力創造了幾乎是全球壟斷的先進科技。

對於中國的中型企業來說,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發展路線。它們可以在中國和國際範圍內合作,提供市場需要的非常複雜的產品與技術,最終打造出“隱形冠軍”的生態系統。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