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京津冀三地持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經濟保持恢復發展態勢,協同聯動日益增強。12月7日,記者從市統計局獲悉,前三季度,京津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萬億元,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別爲29926.3億元、11896.1億元和30591.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分別增長0.8%、1%和3.7%,與上半年相比,增速均有所提高。

聚焦穩定增長 區域經濟持續恢復

前三季度,北京受上一年疫苗生產高基數影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7.5%,剔除疫苗生產影響後,增長3.8%,其中三季度當季降幅較二季度收窄10.2個百分點。重點行業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累計增長8.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7.3%,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

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上半年下降轉爲增長0.2%,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速超20%;河北工業生產穩中有升,增長5.6%,比上半年加快0.4個百分點,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服務業總體穩定,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北京和河北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和3.1%,高於上半年0.2個和0.3個百分點,天津增長1.3%,對總體經濟形成重要支撐。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北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金融業合計拉動服務業增長3.1個百分點;天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9.8%,明顯超出服務業平均水平;河北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8.8%。

三地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前三季度,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爲58597元、38935元和22783元,同比分別增長3.7%、3.6%和5.3%。

聚焦區域聯動 協同發展步伐堅實

首批標誌性疏解項目加快在雄安新區落地,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3家央企總部啓動建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註冊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醫院基本確定選址……緊抓“牛鼻子”,京津冀疏解承接雙向發力。前三季度,河北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4063個,2014年以來累計轉入4.4萬個,其中近8成爲北京轉入,廊坊、石家莊、保定和唐山承接北京轉入基本單位最多,合計佔比達53.7%。

下好一盤棋,京津冀產業協同持續推進。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天津實際利用內資中,來自京、冀的投資額1492.6億元,同比增長29.7%,佔比超5成,比上年同期提高9.7個百分點。北京通州與廊坊北三縣持續加強項目對接,截至9月底,今年已簽約37個合作項目,意向投資額280.66億元,其中近8成爲產業類項目,2019年以來的簽約項目已落地實施近百個,落地率近80%。

共建一體化,京津冀公共服務加快共享。據統計,截至8月底,京津冀鐵路營業里程超1萬公里,其中高鐵2369公里,實現鐵路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全覆蓋,高鐵覆蓋京津冀所有地級市;京唐城際鐵路、京濱城際鐵路已進入聯調聯試階段,總規模4臺10線的寶坻樞紐站建成。大運河京冀段62公里實現互聯互通。此外,區域內5000餘家三級和二級定點醫療機構已納入互認範圍,京津冀異地就醫加快實現“同城化”。

聚焦積蓄動能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是北京的重要戰略。根據《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北京將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開源社區等,圍繞前沿領域,重點培育高端芯片、新型顯示、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北京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2788.9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2.7%,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天津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8%,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6.6個百分點;河北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1.6%。三地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均快於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平均水平,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49.3%、8.8%和33%。

三地高成長創新主體逐步壯大。根據工信部8月發佈的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北京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4家,天津64家,河北137家,京津冀地區共535家,佔全國的12.3%。目前,京津冀地區累計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24家,較2021年末翻倍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