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言

編輯/楊傑

卡塔爾世界盃的第一輪淘汰賽,被球迷津津樂道的“亞洲之光”日本隊和韓國隊雙雙出局。在他們擊敗歐洲勁旅小組出線的過程中,VAR(視頻助理裁判)搶足了風頭。

作爲4年前世界盃被引入的“黑科技”,VAR由現役裁判員組團擔任,他們的職責是通過多角度的回放視頻向裁判員提供信息,協助裁判員糾正明顯的錯漏判,以提高判罰的準確性。

小組賽最後一輪,面對強大的西班牙隊,日本隊必須獲勝才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賽第50分鐘,日本隊員三笘薫似乎在底線“外”把球救回,起腳傳中,隊友強點破門。這粒進球使日本隊以2:1的比分反超西班牙隊,也讓同組的德國隊面臨小組賽就被淘汰的命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在進球后的第一時間,所有人都以爲球此前已經越出底線,進球應當無效,主裁判維克托·戈麥斯也做出了這樣的判罰。但很快VAR介入提醒主裁判檢查皮球是否按照規則完全出界。最終在VAR的介入和確認下裁判判定進球有效。日本隊也將2比1的比分保持到了終場。

這個球是否出界,人眼在現場的任何角度恐怕都很難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VAR裁判和電子芯片的判斷讓德國人飲恨而歸,所有德國人都在等待轉播鏡頭給出足球是否出界的準確回放,但直到比賽結束仍未見到。賽後有媒體提供了一張圖片分析稱,傳球的一剎那,足球的投影與底線重合了1.88毫米。而根據規則,足球出界以球體正上方的垂直投影完全越出底線爲準。

當天進行的另一場比賽也有着同樣的爭議。F組克羅地亞隊與比利時隊的比賽中,開場後不久,比利時球員卡拉斯科禁區內對克羅地亞隊克拉馬里奇犯規,主裁判安東尼·泰勒第一時間判罰了點球。

這位英超名哨判罰果斷,雙方球員也沒有爭議。莫德里奇已經站上罰球點,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俱樂部隊友庫爾圖瓦。然而此時VAR介入,提醒主裁判,克羅地亞球員洛夫倫存在犯規前攻方越位的嫌疑,按照規則,主裁需要查看VAR回放。

SAOT技術(半自動越位識別技術)後續給出的3D成像顯示,洛夫倫肩膀和防守球員幾乎完全平行,僅僅前伸出了幾毫米,被球迷們稱爲“體毛級”越位。泰勒就此改變了判罰,取消了點球。不知道如此毫釐中的越位會給這位有着16年執法經驗的裁判多大的心理衝擊。

克羅地亞失去了開局領先機會,直至最後和比利時互交白卷,以小組第二的身份出線,在隨後的比賽中通過點球大戰將日本隊送回了家。解說員詹俊在直播中評價:“這樣的越位判罰毫無意義。”

小組賽首輪,VAR就“幫助”沙特隊爆冷擊敗阿根廷隊,阿根廷隊強大攻擊羣打進的3個進球全部被VAR判罰越位無效……這也一度讓本屆世界盃被扣上“越位杯”的帽子。

“VAR毀了足球”,體育評論員黃健翔的質疑,代表了一批球迷的心聲。他們認爲,VAR的介入打破了足球比賽的流暢性,“從而失去了很多在流暢連貫前提下才會出現的足球之美”,也質疑是否“有人只要能控制VAR,就能掌握比賽了”。

很快人們發現,12年前南非世界盃時,黃健翔曾發文表示:“在諸多新技術發展的今天,網球加入了鷹眼,拳擊等項目引進了回放錄像仲裁等等,爲什麼世界盃不可以在決定生死的進球判罰上,引進回放錄像重新仲裁呢?”

在那屆比賽的八分之一決賽中,面對德國隊,英格蘭隊球星蘭帕德在禁區弧頂一記精彩的吊射,打在球門橫樑內側,皮球在球門線和橫樑間彈了兩彈,被德國門將諾伊爾若無其事地把球撈了出來迅速開球。

蘭帕德本想忘情慶祝的雙臂凝滯在空中。回放顯示,足球已經整體越過門線。然而主裁判沒有終止比賽,把這粒扳平比賽的進球給漏了。這個誤判成爲了比賽的分水嶺,英格蘭隊士氣大衰,最終1比4慘敗德國隊,蘭帕德在世界盃進球數也定格在零。

與一些田徑賽事不同,作爲兩支球隊對抗和博弈的運動,足球比賽很難在比賽結束後糾正誤判並更改賽果。比如球場上一方依靠一粒誤判的越位進球領先了,他們很可能收縮防守守住戰果,如果比賽結束後取消這粒進球更改,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參賽球隊能夠接受。畢竟如果進球無效,他們肯定不會收縮防守,而是仍然進攻。

因此,國際足聯在競賽規則中明確要求,“裁判員根據與比賽相關的事實所做出的決定,包括進球與否以及比賽的結果,都是最終的決定。必須無條件地尊重裁判員及其他所有比賽官員的決定。”既然比賽結果無法改變,提高判罰的準確度就勢在必行。

一旦遭遇誤判,不僅“蒙冤”一方心中不平,勝者的光彩也因此失色。2010年,作爲受益者的德國隊,從主教練到球員都承認那個球應判給對手,在加拿大參加G20會議的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本該揚眉吐氣,卻只能向一起看球的英國首相卡梅隆表示“不好意思”。

這個誤判也頗有歷史淵源。1966年世界盃決賽,英格蘭隊對陣聯邦德國隊,90分鐘內戰成2:2平,加時賽第101分鐘,英格蘭球員赫斯特的射門砸中橫樑下沿,彈向門線內側,又迅速彈起。當值邊線裁判判定進球有效,英格蘭絕殺奪冠。但這球是否完全越過邊線,成爲賽後輿論的焦點。當時的錄像機位少,畫質模糊,這粒進球就成了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懸案,幾十年來,衆說紛紜。有德國人感嘆,如果當時有鷹眼技術就好了。

“錯誤是足球比賽的一部分”“缺憾也是足球的魅力之一”。在2010年被稱爲“世界盃歷史上最嚴重的誤判”後,老套的說辭已經無法說服大衆。在裁判問題上一貫“死硬”的國際足聯,態度發生了急轉彎。時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向“蒙冤”的英格蘭隊和墨西哥隊致歉,並表示在國際足聯大會上重新考慮是否在比賽中引入高科技協助裁判執法比賽。

終於,2014年,門線系統率先進入巴西世界盃上。這套系統包括14臺高速攝像機,分佈在球門和球網各處,拍攝出高清數碼照片,上傳至球場頂部的數據間。主裁判配備一臺特殊的手錶,數據發送到裁判的手錶上,進球有效便顯示“goal”字樣。整個過程耗時不到一秒鐘。那時,科技已經開始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在類似容易引發爭議的場景中,執法人員有了執法記錄儀,司機有了行車記錄儀,就連扶摔倒的老人,也要開手機錄視頻做見證。

到了2018年,VAR技術終於得以進入世界盃。不過爲了保證比賽的流暢性,國際足聯規定,VAR只在4種情況下可以介入:即是否發生進球、是否判罰、是否直接紅牌以及紀律處罰對象錯誤。如今,這套系統已經在全球各項賽事中應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裁判的爭議和投訴。甚至在國內的一些業餘比賽中,場邊也會安排人用手機錄像充當VAR。

黃健翔在文中假設了上世紀偉大球星們進球后的“名場面”加入VAR是怎樣的。“回憶起當年巴蒂的機關槍掃射慶祝動作,當時要有VAR,巴蒂得衝到場邊先裝半天子彈,等確認再掃射;貝貝託得跟倆隊友先接生,等確認再搖搖籃。英扎吉一個人一場比賽能讓小黑屋裏忙活好久,比賽得踢到後半夜去,一個賽季他自己被吹掉的進球能做一個集錦……”

無法否認的是,進球后頻繁發生的VAR檢查造成了比賽進程幾十秒甚至兩三分鐘的停頓,這在一些人看來影響了足球比賽流暢性和精彩程度。但事實上,其初衷正是爲了鼓勵進攻、保證比賽的精彩。

特別是在越位的判罰上,由於需要準確判斷傳球的一瞬間進攻球員的位置,在電光火石間僅僅依靠邊裁的肉眼判斷,不少精彩的進攻還沒到射門的時候就因誤判夭折,爭議大不說,也引發“有人操縱比賽”的陰謀論和人們對裁判水平的質疑。如今有了VAR的幫助,多數情況下疑似越位的情形邊裁不舉旗,避免因爲誤判打斷比賽,等進攻結束後再由視頻裁判和主裁溝通是否觀看VAR,確認進球是否有效。

足球作爲世界上最富有影響力的一項體育運動,除了被觀賞的“秀”的一面,更讓人爲之着迷、爲之熱血沸騰的是其對抗性,甚至被視爲“和平年代的戰爭”。它從來不是單純物質條件的比較,也不是依靠紙面實力就決定了勝利,終場哨響前一切皆有可能。

人們一次又一次地爲團隊的精彩配合歡呼,爲球員鐵血的意志所折服,爲以弱勝強而感動。也正因爲如此,2001年10月的瀋陽五里河,中國男足第一次衝出亞洲,殺進世界盃時國人比過年還高興。伊拉克隊艱難戰勝沙特隊獲得2007年亞洲盃冠軍時,整個因戰火滿目瘡痍的國家都爲之沸騰。

當足球比賽和其結果被賦予了濃厚的意義時,公平就顯得格外重要。目前的一些技術和運用遠非“完美”,很多人反對的也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它的不足。但某種意義上說,科技不會毀了足球,誤判產生的不公平纔會。誤判傷害的是整個足球運動結果的公正和權威。巴薩“夢三隊”的威名因“斯坦福橋慘案”的判罰爭議而有所瑕疵,韓國隊在2002年世界盃上受裁判的照顧也一直爲世人詬病。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那場著名的1/4決賽上,阿根廷隊對陣英格蘭隊。馬拉多納隱蔽地用手打入一球,但裁判沒有看到。阿根廷隊最終以2:1的比分淘汰了英格蘭隊。依靠“上帝之手”,阿根廷隊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捧杯。1982年,阿根廷在與英國的馬島戰爭中戰敗,4年後,一場足球比賽讓馬拉多納成爲阿根廷人眼中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英格蘭人眼中“卑鄙無恥的小偷”。

如果回到過去,VAR介入這場比賽,我們或許會失去對“上帝之手”的津津樂道,但“球王”也許能再次上演連過幾人的絕殺比賽,用其在球場上的表現毫無爭議地征服英格蘭人。對球迷來說,那不是更好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