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基风云 

A股三大指数今日收盘涨跌不一,沪指下跌0.4%,深证成指上涨0.17%,创业板指上涨0.87%。盘面上,抗病毒面料概念股全天领涨,煤炭概念股领跌。

12月7日,A股三大指数午后冲高回落,沪指跌0.4%,深成指涨0.17%,创业板指涨0.87%,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9487亿元。两市超2800只个股下跌,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2.73亿元。

盘面上,抗病毒面料概念股全天领涨,凤竹纺织、新澳股份、如意集团等多股涨停;熊去氧胆酸概念股今日发酵,科创板宣泰医药一字板,共同药业涨停,广生堂、上海凯宝、福安药业等纷纷大涨。物流板块拉升,三羊马涨停。煤炭概念股全天领跌,山煤国际、陕西煤业、华阳股份等跌幅居前,板块内仅两只个股收红盘。

2023年A股宏观政策及投资展望于近期陆续出炉。机构观点认为,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迎难而上,预计可以实现5%的GDP增长。2022年以来一直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并已在途中;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

新冠相关概念仍受追捧

今日,熊去氧胆酸概念股发酵,板块大涨近13%,科创板宣泰医药一字板,共同药业涨停,广生堂、上海凯宝、福安药业等纷纷大涨。

消息面上,2022年12月5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FXR inhibition may protect from SARS-CoV-2 infection by reducing ACE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可以关闭ACE2受体,关闭了病毒进入细胞的大门,该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新冠感染,由于这种药物针对的是宿主细胞而不是病毒,因此它可能预防病毒的未来新变种,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冠状病毒。

抗病毒面料概念股全天领涨,凤竹纺织、新澳股份、如意集团等多股涨停。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熊去氧胆酸等可能成为抗击新冠利器,从市场炒作角度分析,与治疗新冠相关的题材概念,容易被市场放大,即使治疗效果仍未得到确认。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概念股股价早已遭到炒作,关键还是要看实际治疗效果。

物流板块拉升,三羊马涨停,飞力达涨近8%,圆通速递、华贸物流、韵达股份、申通快递等多股跟涨。

消息面上,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27日以来,全国快递日均业务量连续稳步上涨,特别是12月2日至4日,连续三天日均超3亿件,实现迅速反弹。

同时,隐山资本宣布旗下美元基金——隐山基石基金完成募集,该基金获超额认购,最终关账4.65亿美元。该基金专注于中国及亚洲现代物流及供应链大生态,重点投向通过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碳的企业。

此外,煤炭概念股全天领跌,山煤国际、陕西煤业、华阳股份等跌幅居前,板块内仅两只个股收红盘。

记者采访获悉,煤炭领跌,周期资源股回落,或与市场资金轮动,消费股等领涨板块吸金效应有关,造成了板块分化现象。

重磅会议召开定调经济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其中高质量发展是应有之义和首要任务,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单一政策措施能实现的,需要财政、货币、产业、科技和社会等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具体来看,伍超明分析称,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和其他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增长、扩需求和促进结构调整的功效,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而已。货币政策提供合适稳定的流动性环境,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产业和科技政策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形成政策合力,起到“1+1>2”的效果,就能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在伍超明看来,明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增长排在首位,消费和投资无疑是重要抓手。会议提出要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消费场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效发挥消费稳增长的功能。

信心机遇逐渐显现

近期,在各项政策频频传递稳增长利好的情况下,A股从10月低点回升到近期3200点左右,市场从前期低谷逐渐走出,信心进一步得到释放。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连续两月的经济金融数据表现平淡,但二十大后出台的各项政策都传递了稳增长信号,特别是对房地产融资的支持和各地陆续宽松的购房政策。对于短期后市,继续大幅高升概率较低,而是会维持在一定区间震荡。主要是因为:生产制造可能受到阶段性疫情感染高峰脉冲的影响;房地产传导到购房端购买力的释放缓慢;海外需求回落,未来短期出口数据偏弱。

2023年,资本市场也将迎来红利机遇期。毕马威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居民财富总量快速增加,资产配置结构持续转移的市场环境下,养老金长线资金入市叠加全面注册制落地扩大资产端供给,直接融资加速发展。时代红利将驱动公募基金规模持续上涨,行业高增长态势有望保持。

报告指出,2023年将开启公募基金“新黄金十年”,行业未来蕴含较大发展机遇:在助力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方面,发挥“投资价值发现者”的专业能力;在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方面,牢记“投资者利益至上”的初心使命,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在赋能养老体系建设方面,提升养老投资的产品创新、专业服务能力。

毕马威中国证券基金业合伙人黄小熠表示,公募基金行业取得黄金十年跨越式发展,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践行责任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普惠金融典范。展望2023年,公募基金在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时,需密切关注投资理念、投资模式、资金结构及基金销售方面呈现的新趋势。

明年A股或迎来转折

2023年A股走势将如何,怎么做好投资?12月6日至9日,龙头券商中信证券召开2023年资本市场年会,研究所多位首席分析师联合发布2023年宏观政策及投资策略展望。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表示,随着政策预期、人民币汇率、经济基本面拐点渐次出现,2023年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延续已开启的中期全面修复趋势,进入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其中外资和私募是全年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并已在途中,配置上建议聚焦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和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能源资源、科技、国防、粮食安全)。

宏观维度上,中信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征程。国际上,我国面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挑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衰退风险抬升。国内宏观经济亟需突出重围、迎难而上,在投资引领、财政货币政策紧密协同下,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稳步建立,预期2023年GDP实现5%左右合理增长。数字经济、城市功能、能源结构、装备制造“四个升级”将在2023年以后形成有力替代支撑。未来我国中长期改革以发展和安全并重,在规模合理增长基石上,有望实现更高效、高质、公平、可持续的安全发展。

港股方面,中信证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徐广鸿认为,随着海外投资者对国内政策预期的逐步扭转,外资在2023年有望持续回流港股。国内防疫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叠加地产信用风险的逐步化解将共同带动经济基本面预期逐步企稳,改善港股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于港股市场,在当前至明年一季度的衰退预期交易后,二季度起港股料将进入估值抬升阶段。随着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提速,料港股更将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

消费层面,中信证券消费产业首席分析师姜娅认为,2023年消费整体表现仍将主要受疫情演进节奏和经济发展趋势与预期而影响驱动,困境反转仍是主线逻辑,总体建议关注疫情,动态配置。方向上,一是继续配置疫后修复弹性最为明显的服务业;二是基于疫情趋势动态低位增配白酒、消费互联网、运动、食品、美妆等优势消费板块;三是关注粮食安全、地产产业链复苏主题下的种业、家居等板块阶段性机会。

制造方面,中信证券制造产业首席分析师纪敏认为,全球能源危机及美联储引发的加息潮料将持续推动全球制造业发生变革,欧洲制造业或将向中国及新兴经济体转移,美国衰退预期加剧,我国仍是全球制造业的中流砥柱。在此背景下,消费筑底回升及设备投资稳定增长有望支撑中游制造各板块周期复苏及景气延续,然而外需下滑及重视安全问题将成为制造产业结构分化的变数。建议关注受外需影响较小、自主安全可控的制造业板块,其周期复苏及景气延续趋势有望成为2023年制造产业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