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新十條”措施落地後,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

1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新十條”措施,包括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覈酸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等。

此前,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已經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二十條優化措施,包括對次密接和中風險地區不再判定,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等。

12月7日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黨委書記鄭軍華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是在不斷變化的,防控措施也是基於新冠病毒的特點和傳播特性不斷在進行調整和優化,“陣痛”可能是每個國家都會經歷的。

對於“新十條”措施落地後,可能會帶來的影響,鄭軍華表示,隨着政策的調整,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壓力會明顯增加,需要做好相關的預案,包括醫務人員隊伍、醫療物資、急診和發熱門診、重症監護室等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新十條”根據病毒變異特徵動態優化

鄭軍華曾參與上海、武漢兩地抗疫工作。他表示,二十條優化措施公佈實施後,國家密切跟蹤各地實施效果,結合近期各地疫情應對過程中積累的有益經驗,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研究提出了“新十條”針對性措施,這些措施進一步優化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隔離、核酸檢測,進一步強化高風險區“快封快解”、疫苗接種、學校防控、涉疫安全保障、羣衆就醫、用藥和基本生活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維持等要求,持續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羣衆生產生活秩序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鄭軍華進一步指出,在最新發布的“新十條”措施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條明確了核酸檢測要聚焦於感染風險高的區域和人員,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第三條明確了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可以居家隔離,加強健康監測,病情加重的及時轉定點醫院治療。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5天,加強居家隔離管理,做好健康監測並按規定完成核酸檢測。

“對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隔離方式的調整,充分體現了我國疫情防控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根據病毒變異特徵和疫情發展形勢因時因勢、動態優化,完善防控措施。”鄭軍華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疫情期間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新十條”措施中還提出了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不得停工、停產、停業;將醫務人員、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電氣暖等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社會正常運轉人員納入“白名單”管理,相關人員日常需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疫苗接種和健康監測,減少與社會面接觸,儘可能“兩點一線”工作,憑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可正常上班;檢出陽性時,精準判定密切接觸者,工作場所不採取臨時封控,同工作場所人員不進行大範圍隔離,以保障正常醫療服務和基本生活物資、水電氣暖等供給,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及時解決羣衆提出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羣衆基本生活需求。

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壓力會明顯增加

鄭軍華建議,當前,要形成一些社會共識,新冠病毒是在不斷變化的,防控措施也是基於新冠病毒的特點和傳播特性不斷在進行調整和優化,“陣痛”可能是每個國家都會經歷的,但隨着人類對於新冠病毒的認識不斷加深,同時通過疫苗接種、個人防護等措施的推進,免疫屏障正在逐步建立。要相信,社會經濟秩序最終是要恢復的,而人們也終有一天要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去。

“新十條”措施落地後,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鄭軍華表示,隨着政策的調整,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壓力會明顯增加,需要做好相關的預案,包括醫務人員隊伍、醫療物資、急診和發熱門診、重症監護室等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他同時也建議,對醫務人員的疫苗接種情況和效果做好科學分析,做好階梯式接種準備,同時醫療機構要做好小分子等相關藥物的儲備。

“我們可以根據健康狀況、疫苗接種情況、傳染病患病風險程度等,將摸底人羣分爲重點、次重點、一般人羣,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分級分類提供相應的健康服務。”鄭軍華進一步建議,希望能推動建立社區與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爲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醫便利,同時,強化對封控人員、患者和一線工作人員的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提供心理援助熱線電話,開展心理支持服務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