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走小步不停步,我國疫情防控措施再次優化。

12月7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新十條”出爐,對風險區劃定和管理、核酸檢測、隔離方式、保障羣衆就醫購藥需求等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優化要求。

當晚,與“新十條”一脈相承,“京10條”防疫優化措施火速更新。繼續提供社會面免費檢測服務,進返京不再查驗覈酸證明、健康碼,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無疫情學校正常開展線下教學等備受關注的問題悉數在內。

自優化防疫二十條措施發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防控措施密集調整優化。

迴歸日常是我們共同的心願,也是政策優化的出發點與落地點。及時、迅速、有針對性地動態調整,既是趨勢,也是必然。

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對疫情防控的科學和精準也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穩定銜接,精準落地成爲關鍵。

最爲前端的核酸檢測平穩運行是第一道關卡。過往社會面也曾出現過因政策銜接不夠順暢高效,導致一部分羣衆找不到核酸檢測點、排隊時間過長的情況。

政策調整後,核酸檢測依然要保證有需要的人“願檢盡檢”,爲居民進出特定場所提供保障,也爲降低社會面傳播風險築牢圍牆,不能讓檢測需求與檢測效率之間出現錯位。

從目前的數據情況來看,奧密克戎致病力和毒力已經明顯減弱,但其傳播能力強、潛伏期和代際間隔短的特性,也意味着政策優化後的大考。

近段時間,我們能夠看到,關於感染後的症狀、用藥、治療等權威科普文章越來越多,清晰的指引與居家防疫兩兩契合。

相關四類藥品擴產,監管部門穩價保供,都爲普通人做好日常健康管理提供了保障,也有利於全社會同心協力將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

同時,根據症狀輕重不同,感染者分類收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一方面降低了集中隔離的壓力,另一方面,一旦確有需求,也能實現及時轉運收治。

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對自願居家隔離人員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視,也需要醫療資源的有序銜接,避免造成羣衆治病問診的焦慮。

面對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老年人羣體,對醫療資源儲備乃重中之重。國家衛健委7日表示,目前已經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疫苗、藥物的研發,疫苗接種和藥物的儲備,加強醫療救治資源的準備等。

優化防控不意味着躺平、放開,隨着高校學生返鄉及春運臨近,更要做好準備和預案應對可能出現的新變化。

每個人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規範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疫苗接種應接盡接、特殊場合配合掃碼測溫仍舊要繼續執行,才能早日實現我們共同的願望。

北京商報評論員 楊月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