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爲更加科學精準防控,切實解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出臺十條新的防控措施,並舉行新聞發佈會。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覈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優化調整隔離方式,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在發佈會上表示,近三年來,我國有效處置了百餘起聚集性疫情,有效應對了五波全球疫情的衝擊,感染率和死亡人數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先後印發九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出臺二十條優化措施和進一步的優化措施,以戰略的穩定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

發佈會還就“新十條”出臺的背景、實行後如何對新冠感染者進行分級管理、如何防止簡單化、“一刀切”等問題進行答疑。

追問1

爲何調整防控措施?此時調整是否比其他國家晚?

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防控措施和策略的調整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就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比如病毒的特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徵和疾病譜的狀況、疫情的態勢和走向、人羣的抵抗力、衛生系統的防控救治能力以及國內外的疫情情況等。防控策略與措施還受到防控的理念、防控優先目標的確立等因素影響。

從國際上看,一些國家放鬆防控措施,主要是在早期的幾波新冠疫情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人羣獲得了自然免疫力,爲此一些國家付出了大量死亡等代價;其次,疫苗接種覆蓋率,尤其是老年人羣的覆蓋率,已經達到較高的比例;再次,新變異株的致病力逐漸減弱,以及具有較好的醫療救治能力等。但是,絕大多數國家並不是完全放開,而是防控重點發生了變化,比如重點主要集中在防止醫療資源擠兌上,其策略和措施的調整也有先後次序,並不是一步到位。

我國一直在密切關注病毒和疾病的變化,邊防控、邊調整、邊加強能力建設,一直在研究防控策略調整的條件,持續因時因勢動態優化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尋找最佳的防控方案。治療方案、防控方案等持續不斷地優化和完善,就體現了我國疫情防控的這個邏輯和思路。

做好準備、提升應對能力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多,慢性病和基礎病患者衆多,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醫療衛生資源數量,比如每千人口的醫生數、牀位數、ICU牀位數等都不足,且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的分佈也不均衡。此外,疫苗接種的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羣、高危人羣的接種覆蓋率還不夠理想,藥物和防控物資的儲備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正是基於我國的國情,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同時,積極加快藥物研發、疫苗接種、能力培訓、物資儲備等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明顯提升了抗疫的能力和系統的韌性,爲我國進一步優化調整策略和措施創造了條件。

追問2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此時調整是否準備充分?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冬季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確實增加了防控的壓力。優化防控措施的目的之一,是爲了降低疫情對人民羣衆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重點保障重症和高危人羣的救治,更好地統籌新冠防控和正常的醫療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的健康需求。

當前,需要密切關注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各地報告新冠感染後重症、死亡情況,以及醫療資源佔用的情況,嚴防出現醫療資源擠兌等。在這些方面,已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有些措施也在進一步加強。

李斌介紹,在疫苗接種方面,我國全人羣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90%。近期,又針對促進老年人疫苗接種工作進行了重點部署。

加強藥物的研發、生產和儲備,重點儲備抗新冠病毒藥物、中藥以及兒童和老年人的治療藥物和常規藥物。

在加強醫療救治資源準備方面,完善分級診療救治體系,增加定點醫院重症病牀、ICU以及相關救治設備與物資。統籌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盡最大可能不影響正常醫療服務,保障其他醫療機構滿足人民羣衆看病就醫的需求。提升基層防控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發揮好“守門人”的作用。

此外,加強病毒變異、疾病嚴重性、醫療資源使用情況的監測。強化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的疫情防控,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儘量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及時解決羣衆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

追問3

陽性感染者如何分級分類管理?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爲高效統籌醫療資源,全力做好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的醫療救治工作,特別是保障重症和重症風險比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時救治,按照健康監測、分類管理、上下聯動、有效救治的原則,國家衛健委進一步優化感染者分級分類救治工作,保證醫療服務的連續性、有效性。

首先,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可以居家進行自我照護。基礎性疾病比較穩定的,可以居家治療;高齡、行動不便的感染者也建議居家。醫院可以通過互聯網醫療進行線上服務,基層醫療機構也可以提供上門服務,不再轉出進行集中救治。

有重症高風險因素的患者,仍由定點醫院進行收治。各地選擇綜合能力強、救治水平高的醫院作爲定點醫院,同時加強定點醫院建設,不斷提高醫療救治能力。

還有一些患者有基礎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到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就診,同時在就診過程中發現其爲陽性感染者。對於這些患者,國家衛健委要求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優化診療流程,同時設立緩衝區域,以保證這部分患者得到及時治療。

爲保證醫療救治工作的有序開展,國家衛健委要求各地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爲重點,對健康風險比較高的特殊人羣進行摸底排查和健康監測,同時完善基層首診和有序轉診機制。

追問4

如何防止落實措施簡單化、“一刀切”?

王賀勝表示,要落實好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充實基層專業防控力量,強化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分級診療,加強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務。對於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要提升監測預警的靈敏度,更加突出精細精準和高效,推動各項優化措施落地見效。

要做好政策的平穩有序銜接。比如,要求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但是要保障好有檢測需求的人羣;還比如,做好陽性感染者轉爲居家隔離的安全管理工作,要避免造成新的社會面的感染等。要做好醫療資源的準備和儲備工作,把防控資源更多地投入到重點人羣身上,摸清他們的健康狀況,做好摸底建檔,分級分類管理,把工作做得更實更細還要更有溫度。

加大健康知識的普及,幫助羣衆提升對疾病的認識,掌握個人防護和預防疾病的知識,瞭解什麼情況下該就醫、去哪裏就醫等。

堅決避免層層加碼。特別是要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來劃定風險區,不得隨意擴大。不能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除特殊場所外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證明,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對於跨地區流動人員,不再查驗覈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也不再開展落地檢,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追問5

恢復到疫情前生活狀態需要哪些條件?

梁萬年表示,對病毒和疾病認識的進一步加深、疾病危害性的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藥物的供給,以及應急處置能力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都是恢復疫情前生活狀態的一些條件,或者是關鍵要素。

當前,新冠病毒的毒力明顯下降,傳播力增強,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的比例高,重症和死亡的比例與原始株及德爾塔株相比明顯下降,也就是說,目前的病毒更加“溫和”了。目前,我國具有較高的接種疫苗覆蓋率,但老年人羣接種的覆蓋率還不夠理想。衆多研究顯示,無論何種疫苗,都可以有效降重症、防死亡。所以,加強針的接種,對於防止重症和防止死亡的保護力度將會更好。

關於有效的治療藥物方面,我國已經具備了包括中藥、西藥生產供給的能力,其中在西藥上有國產的小分子口服藥物、抗體藥物等。我國還形成了一套運行暢通的應急指揮體系和協同機制,具備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和應急隊伍,特別是基層的防控和治理體系,經過近三年疫情防控的磨鍊,已經得到了優化和能力的提升。衛生系統的防控、救治能力也有明顯提升。

“這些都爲戰勝疫情提供了條件和支持。”梁萬年表示,當前,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病毒的變異、重症和死亡的情況,要嚴防出現醫療資源擠兌等問題,這些方面我國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有些措施也在進一步加強。

追問6

入境防控措施會調整嗎?

有記者問,中國政府什麼時候會開放入境防控措施,取消或者調整核酸檢測和入境隔離的要求?對此,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此次優化措施主要是針對國內各地的疫情防控,對於入境人員管理等外防輸入的措施,也將依法依規、逐步推進、加快推進,進一步優化完善。

追問7

是否會推出疫苗接種令?

有記者問,爲了推進老年人疫苗接種率,國家衛健委是否會決定推出疫苗接種令?

對此,國家衛健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表示,有的國家推出了疫苗接種令,這對提高這些國家的疫苗接種率確實有幫助。目前,我國全人羣疫苗接種率,3-17歲已經達到97.5%,18-59歲已超過95%,全人羣疫苗接種率在全世界也屬於比較高的水平。制定老年人的疫苗接種方案是因爲高齡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相對偏低,但最近這一塊工作也有了非常好的推進。“是否要推出這個措施,必須要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不能強制進行疫苗接種令的推出。”

A04-A05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戴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