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杰 趙語涵

昨天,北京燕東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燕東微”)啓動網上申購,即將叩開科創板的大門。深耕行業35年,燕東微稱得上半導體行業裏的“元老級”企業,此次IPO(即首次公開募股)擬募資40億元。

借力資本市場,老企業將駛入發展快車道。未來十年,中國半導體行業有望迎來進口替代與成長的黃金時期。

老牌企業35年穩紮穩打

燕東微是一家集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於一體的半導體企業,主營業務包括產品與方案、製造與服務兩類。其中,產品與方案業務可分爲分立器件及模擬集成電路、特種集成電路及器件;製造與服務業務可分爲晶圓製造與封裝測試服務。

在半導體這條“高精尖”的賽道上,燕東微是實實在在的老牌企業,發展歷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燕東微的前身爲經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和北京市計劃委員會批准、由國營第八七八廠與北京市半導體器件二廠於1987年聯合組建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燕東微聯合。2000年,公司進行債轉股並設立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其已成爲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集成電路及分立器件製造和系統方案提供商。

燕東微與大名鼎鼎的“面板之王”京東方爲同一控股股東——北京電控。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北京電控通過直接和間接共持有燕東微60.23%的股份。

回顧IPO之路,燕東微走得頗爲順利。今年4月12日,燕東微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10月25日註冊生效,前後僅用時半年時間。燕東微此次發行價爲21.98元/股,共公開發行新股近1.8億股,擬募資總額約爲40億元。按發行價計算,在登陸科創板之時,燕東微的估值約爲267億元。

產業升級帶來發展大機遇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的帶動以及政策的積極支持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變得愈發重要。燕東微的發展,就得益於這一歷史性機遇。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分別爲10.41億元、10.30億元、20.3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9.77%;同期淨利潤分別爲-1.76億元、2481.57萬元、5.69億元。

這家“老廠”也在加大對晶圓製造業務的投入。截至今年6月,燕東微6英寸晶圓製造產能達6.5萬片/月,8英寸晶圓製造產能達4.5萬片/月。與此同時,其已經啓動基於成套國產裝備的特色工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該生產線項目實施地點就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海四路51號,產品覆蓋高密度功率器件、顯示驅動IC、電源管理IC、硅光芯片等應用,已實現部分設備的購置與搬入。

實際上,此次科創板IPO擬募集資金中,有30億元將投入“基於成套國產裝備的特色工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本次科創板上市,是企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董事長謝小明在網上路演時表示,將依託本次發行募投項目的實施,提升晶圓製造能力,提升市場佔有率,同時推動新產品的開發、加速與國際接軌、豐富並完善公司產品佈局,增強核心競爭力。

未來十年將迎黃金產業期

半導體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但我國半導體產業起步較晚,自給率偏低,長期依賴於進口。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20年度,我國半導體行業銷售額約爲1.18萬億元。自2015年度至2020年度,半導體行業銷售額複合增長率達到16.77%。

從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看,目前正在迎來第三次產業轉移。下游市場需求、行業發展和政策支持等,正是推動產業轉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數字化浪潮的到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生了對半導體產品的大量需求,更是爲半導體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穩定支撐。業內認爲,隨着5G、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VR/AR等新一輪科技逐漸走向產業化,未來十年中國半導體行業有望迎來進口替代與成長的黃金時期。

歷史性的產業機遇,將爲賽道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看,與燕東微處於同一行業的華潤微士蘭微華微電子揚傑科技華虹半導體均已登陸資本市場。燕東微欲借力資本市場加快補齊短板並實現追趕,未來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