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院日前在检方提出请求后正式撤销对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银行欺诈”等指控,标志着持续长达四年的孟晚舟事件尘埃落定,也宣告了这个美国通过非法手段对中国科技企业突袭行动的破产。不过,孟晚舟事件折射出的任意拘押和长臂管辖政治化两大美国司法体系顽疾及其背后的一些更深层次动因,却非一朝一夕所能消除。

不难看出,孟晚舟事件是一次典型的美国政府对中国公民实施的非法任意拘押,目的是对中国及其代表性高科技公司进行双重打压。实际上,美国运用任意拘押的非法手段打压竞争对手并不鲜见。早在2013年,美国就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法国阿尔斯通高管拘押事件。除了基于霸权利益而用任意拘押手段打压竞争对手之外,美国还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对移民、少数族裔和平民进行任意拘押,充分暴露其司法体系背离基本人权价值观的一面。在国内,美国政府罔顾宪法精神和法律规定,随意扣留拘押外来移民、强行制造骨肉分离,给这一群体造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在国际上,美国更是对其奉为圭臬的《世界人权宣言》置之不理,将海军军舰作为“浮动监狱”并在境外秘密设立“黑监狱”,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监狱就是美国在海外任意拘押和侵犯人权的象征。

孟晚舟事件还反映出美国司法体系的另一顽疾,即长臂管辖政治化。在国际关系中,长臂管辖一般被认为属于一国域外管辖权,由于超出一国领土主权范畴,属于国际法问题。主权国家如何行使域外管辖权,是一个牵涉国际法相关法条、外交礼仪、国际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因此国际社会中大多数国家对行使域外管辖权都持克制态度。但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国内跨州长臂管辖思想延伸到跨国领域,对域外管辖权进行随意长臂化改造,单方面将本国法律适用范围扩大到全球,结果是一再对外国公民采取非法强制措施,使长臂管辖政治化。在孟晚舟事件中,美国基于政治原因逮捕孟晚舟的行为就是其司法体系这一顽疾的体现。

美国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大搞任意拘押和长臂管辖政治化、漠视人权的做法由来已久且有日益泛滥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政治、社会和外交三大根源,即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问题、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长期以来的霸权主义思维以及美国在内政外交政策推行中反映出的暴力主义政治文化。

首先,美国司法体系顽疾相当程度上是其国内种族主义长期积聚的折射。近年来,美国国内种族冲突再度加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种族主义自立国以来一直都是美国社会的深层症结,白人的文化优越感和主体身份使这个由多元化移民构成的国家始终存在种族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平等。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内人口结构的重大调整,近年来美国白人尤其是中下层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不满情绪日益上升,成为美国国内种族主义问题再度加剧的直接诱因。

其次,美国司法体系顽疾还反映出其长期以来形成的霸权主义思维以及在此思维下对他国主权和内政的粗暴肆意干涉。例如,美国为实现长臂管辖合理化、合法化,逆国际社会主流做法而动,费尽心机开展政治理据构建工作:一方面,美方不顾他国政府及当事人反对,对规则随意解释,以“本国重大利益”为由宣称有权对任何外国组织或公民进行责任追究甚至拘押;另一方面,美国利用既有国际规则的灰色地带,按照自身利益挑选或叠加使用有助于扩大其域外管辖权的内容。

再次,美国司法体系顽疾背后还有该国暴力主义政治文化在发挥作用。暴力主义在美国历史上自屠杀印第安人时期起便始终存在。有人甚至说,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国家,就连其宪法第二修正案都确立拥枪权,导致国内枪支泛滥、社会治安问题突出。二战后,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更是经常诉诸暴力维护国际霸权地位,成为对外使用武力次数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美国国内白人至上思潮的泛滥和以种族矛盾为代表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化,暴力主义成为掺杂其中的导火索催化剂。如果美国政治精英不能妥善解决各类深层社会问题,暴力主义终将给这个国家带来更加难以弥合的裂痕,并更多地渗透到包括司法体系在内的政治体系中。(作者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