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徵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美國強力捆綁臺積電,”7日,臺灣《聯合報》這樣評論幾個小時前在美國鳳凰城上演的一幕。當地時間6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出現在鳳凰城出席臺積電工廠遷機儀式,參加活動儀式的還有美國政府高官、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等約900名政商界人士。美國政府擺的陣仗很大,顯然有意藉此炫耀其“經濟成績”。拜登在講話中稱,臺積電將幫助美國贏得21世紀的經濟競爭。在臺灣島內,對“臺積電變成美積電”的擔憂與憤懣則進一步加深。

儀式之前,臺積電宣佈將原本計劃的120億美元投資額提高至400億美元,在鳳凰城建造兩座工廠,計劃分別於2024年和2026年投產生產4納米和3納米芯片。路透社6日報道稱,這是臺積電在臺灣以外的最大投資,也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資之一。

“30多年前,美國佔有30%以上的全球芯片產量。 然後發生了一些事情。美國製造業——我們經濟的支柱——開始被掏空。公司將生產轉移到海外。但是各位,哪裏寫着美國不能在製造業重新引領世界?”在6日的遷機儀式上,拜登做了上述發言並興奮地表示“這些是地表上最先進的半導體芯片,將爲iPhone和MacBook提供動力的芯片……它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美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賴恩·迪斯6日稱,總統前往這個場合,象徵着臺積電達成了一項重要里程碑——把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帶回美國。《紐約時報》6日稱,“該工廠意義重大,將幫助美國‘建立對沖中國的圍欄’”。

臺灣《中國時報》7日報道稱,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新廠儀式上也有講話,他在講話中聲稱“全球化幾乎死了,自由貿易也差不多了”。他回顧臺積電上世紀90年代在華盛頓卡馬斯建立第一座工廠時稱,“我認爲這是夢想成真,但卻遇到成本問題,我們面臨人的問題、文化的問題,美夢變成了噩夢,花了數年時間才從中解脫”。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則在週二的活動上提到對依賴海外生產的擔憂,“目前在美國,我們並沒有真正製造任何世界上最複雜、最前沿、最尖端的芯片,”她說,“這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一個國家安全漏洞。今天,我們正在改變它。”

《華盛頓郵報》6日報道稱,拜登政府官員表示,這兩家臺積電工廠以及英特爾美光、Wolfspeed 和其他公司的新工廠可能會在與中國的競爭升溫之際爲美國軍事和經濟帶來決定性優勢。拜登政府試圖結束依賴外國供貨商的局面,臺積電擴廠是這一整體戰略的一環。

彭博社6日報道稱,臺積電可能會從《芯片與科學法案》中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補貼——拜登今年8 月簽署了一項法案,爲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的公司提供530 億美元的激勵措施。亞利桑那州和地方官員已經同意爲臺積電的第一階段建設提供財政激勵,預計該公司將根據 該法案爲兩個階段申請聯邦撥款。但有媒體認爲,該法案是否能真正實施還是一個未知數,或許只是“畫大餅”而已。

美媒認爲,有跡象表明,在共和黨贏得衆議院多數席位的 11 月中期選舉之後,過去兩黨在經濟問題上的合作可能更難重現。共和黨衆議院領袖麥卡錫就曾抨擊《芯片與科學法案》是“空白支票”和“企業福利”。保守派反對者認爲此次政府補貼半導體的產業政策會阻礙美國的創新能力。該法案與以往美國採取的“看不見的手”——市場路徑相悖。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6日,臺積電股價狂跌,加上臺積電外移造成恐慌效應,網民看到臺積電相關新聞都非常崩潰,直呼“門都沒有了,門都被拆去亞利桑那了”“整個搬走、連門都不留”,網民稱,“在美國多蓋一座晶圓廠,就是在臺灣少蓋一座晶圓廠”“過幾年就叫美積電了”。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