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吳韻曦

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羣衆路線的內容不斷豐富,羣衆工作的方法與時俱進。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化事業蓬勃發展,普及度和使用率持續提升,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深刻影響人民羣衆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準確把握羣衆的新特徵新趨勢是新時代新徵程上走好羣衆路線的基本前提。

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呈現出不同的羣體特徵。越來越多人擁有網民的身份,意味着數以十億計的羣衆從現實社會來到網絡空間,併發生角色的轉變和羣體的重組。網絡空間的人際關係、行爲方式和思維方式不完全是現實社會的完整投射,而是經過互聯網技術、規則和文化影響之後的變化折射。網民身份多元、形態多變、地域分散、特徵各異,羣衆工作的對象更加多樣,羣衆工作的抓手更難把握。

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形成了不同的民意表達。互聯網改變了羣衆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延伸和拓展了羣衆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契合並激發了羣衆的參與意願,使羣體聯動便捷高效,民意表達廣泛多樣。互聯網推動了個體意願的直接表達,成爲了羣衆舒緩壓力、釋放情緒、尋求幫助的新興渠道。現實民意和網絡民意相互影響,各種訴求相互交織,各種觀點相互碰撞,羣衆工作的內容更加豐富,羣衆工作的環境更加複雜。

羣衆上了網,民意上了網,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要及時上線,羣衆路線也要隨之延伸和發展到互聯網。網上羣衆路線作爲互聯網時代羣衆路線在網絡空間的延伸和發展,已經做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接下來,要注重制度設計,加強制度建設,提升治理效能,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開展網絡民意徵集。習近平總書記就研究吸收網民對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總結這次活動的成功做法,走好新形勢下的羣衆路線,善於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更好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把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做得更好。互聯網是匯聚社情民意的重要平臺,人民羣衆對網絡表達的運用程度逐步上升,不瞭解網絡民意就無法全面瞭解民意。走好網上羣衆路線要重視網絡民意價值,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完善民意吸納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網絡民意對公共決策的作用方式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使決策真正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

增強網絡溝通能力。互聯網爲黨羣溝通、幹羣溝通提供了更加直接、更加便捷的渠道,說好網言網語成爲走好網上羣衆路線的基本功。在思想上,要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方式和交流方式,加強媒介素養的培訓和實踐,跟進網絡技術新形式、網絡管理新規定、網絡傳播新態勢,做到學網、懂網、用網。在行動上,要理性看待、積極回應網民關切,分類梳理、解疑釋惑、凝聚共識,運用互聯網的廣闊平臺和網民喜聞樂見的語言方式,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出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爲羣衆的自覺行動。

提升治理效能。網絡民意不能停留於表達、止步於回覆。網上羣衆路線的價值在於“上網察民意,下網解民憂”,要完善聯動處理機制、限時反饋機制、考覈評價機制和督查督辦機制,實現網上網下有效銜接,把黨的羣衆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要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推動網上羣衆路線與具體工作相結合,讓數據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通過數據的精準分析和科學研判,準確把握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的輕重緩急,重點解決羣衆反映最普遍、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讓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作者爲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

【相關閱讀】

專家談 | 以人民爲中心,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