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董鵬 報道  江西,錦江,贛江支流,從上游先後流經高安市、上高縣、宜豐縣和萬載縣,均爲宜春市下轄或代管縣級市。

近期,一場沿着錦江流域的環保檢查正在進行,而最早引發關注的是雲母提鋰龍頭永興材料。

11月底,該公司發佈停產公告稱,高安市在日常監測中發現錦江水源水質異常,生態環境部門正在上下游開展調查工作,永興新能源爲配合環保調查,對碳酸鋰冶煉生產線予以臨時停產。

隨後,鞍重股份、康隆達先後發佈旗下鋰鹽子公司臨時停產的消息,至此環保檢查引發的停產消息逐步發酵。

12月6日,宜春市政府公告,排查發現,江西齊勁材料有限公司和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公司涉嫌以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污染物。目前,公安部門已聯合生態環境部門對上述兩家企業進行立案調查,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一開始,高安檢測錦江水質異常,然後查找源頭,認爲可能是宜豐縣生產企業導致,所以對當地鋰相關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排查。”江西當地一位相關人士介紹稱。

但是,從覆蓋範圍來看,檢查並不侷限於宜豐縣。

據富寶新能源統計,包括永興材料在內,宜春市已有6家企業停產或處於配合調查當中。除了上述發佈公告的上市公司外,還包括處於IPO當中的九嶺鋰業,和非上市公司、碳酸鋰頭部企業江西南氏鋰電。

另據一位接近宜春市政府的人士表示,“這次環保檢查,是宜春市一級的統一部署和行動。”

這是新情況,也是老問題。

2021年,宜春市曾開展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合計排查礦山企業259家,發現問題礦山233個,佔比90%。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近兩年已有富臨精工、國軒高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因違規排放水污染物等原因,受到環境部門處罰。

被稱爲“亞洲鋰都”的宜春,如今正在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當中權衡取捨。

環保檢查風暴

此次環保檢查的導火索,可能也是來自於乾旱。

據宜春市生態環境局10月26日消息,爲深入貫徹落實江西省委、省政府“抗大旱、抗久旱”工作要求,全力築牢旱情期間宜春市飲用水供水“生命線”,切實保障宜春市飲用水安全,該局以全市已取水的16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爲檢查對象,組織開展了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交叉檢查。

11月24日,宜春市生態環境監測部門在對錦江干流飲用水水源地全指標監測分析中發現鉈濃度異常。

11月25日,位於上游的高安市政府發佈公告,在日常監測中發現錦江水源水質異常。

“高安是全國電解鋁廢渣的集中地之一,而電解鋁渣料中含鋰,高利潤驅動下也出現了從渣料中提鋰的情況。”華東一位鋰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有住在錦江邊上的客戶反饋,錦江顏色肉眼可見異常,有氣味。

無獨有偶,前述宜春當地人士也表示,鋰電產業發展迅速,導致部分煅燒產能跟不上,到排查後期發現部分產能已轉移到高安,借用當地磚窯煅燒,“錦江(水質)肉眼可見地在變差。”他說。

11月29日,永興材料披露了因錦江水質異常,環境部門對上下游開展調查及臨時停產的公告。

此後,12月1日、2日,鞍重股份、康隆達先後披露了停產消息,不過停產理由均爲配合“嘉美路改造工程”。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兩家公司所屬的子公司同在上高縣高新技術產業園,與高安市臨近,與錦江直線距離僅2公里。

同時,鞍重股份旗下的領能鋰業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於今年9月下旬才正式投產;康隆達旗下的協成鋰業則是今年11月剛剛進入試產階段。

至於復產時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於12月6日聯繫到上述兩家公司,但其均未能給出詳細日期,不過當日晚間康隆達便發佈了復產公告。

“覆蓋面不止永興材料,從高安、宜豐開始,對所有涉及鋰渣和二次提鋰企業都進行排查。”前述江西當地人士介紹稱。

而據富寶新能源統計,除了公開披露的4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外,此次排查還涉及飛宇新能源和南氏鋰電。

其中,飛宇新能源位於奉新工業園,爲九嶺鋰業全資子公司,後者已於今年7月披露招股說明書,處於IPO進程當中。

對此,公司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覈實了上述消息,“有檢查,但是未停產。”

南氏鋰電所在的萬載縣,則與宜豐縣毗鄰,雖然知名度比不上“鋰業雙雄”,但是其碳酸鋰產能十分可觀,屬於最細分環節的國內龍頭。該公司一位華東合作方向記者表示,南氏鋰電這種較大型的企業沒有停產。

從最新的排查結果來看,已確定江西齊勁材料有限公司、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公司涉嫌以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污染物。

鋰電晉級“首位產業”

百度搜索“亞洲鋰都”,第一條就是宜春,原因在於當地豐富的鋰雲母資源。

尤其是近兩年高品位鋰輝石供給緊張、進口礦價格一路飛漲的背景下,擁有自主可控的鋰資源就顯得愈發珍貴。

按照宜春市政府公佈的數字,2021年宜春全年碳酸鋰產量爲8.1萬噸,超過全國的四分之一。預計到2025年,宜春市鋰雲母精礦和碳酸鋰產量分別可達700萬噸和50萬噸以上。

上述8.1萬噸產量數據,雖然可能與工信部和第三方機構追蹤的數據存在一定出入,但是也足以說明宜春碳酸鋰產量之巨。

同時,受到宜春鋰雲母放量的帶動,江西碳酸鋰的產量也進一步拉昇。前述華東鋰電行業人士還指出,“除了鋰雲母資源豐富外,江西還出現了電解質提鋰、鋰渣二次提鋰,和諸多陶瓷企業紛紛轉產鋰鹽的情況,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當地鋰鹽產量。”

比較各省市產量數據來看,江西與另一碳酸鋰主產地四川的差距正越拉越大。

據百川盈孚統計,2020年江西、四川碳酸鋰產量分佈爲5.72萬噸和4.53萬噸。而今年前11個月,江西產量爲12.52萬噸,四川則僅增加到5.85萬噸,較2020年增幅分別爲118.9%和29%。

全國範圍來看,目前江西已經穩居碳酸鋰產量第一大省的位置。

這一供給格局的變化,一方面與各地原料類型不同有關,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當地政府對鋰電產業的扶持。

青海的原料以鹽湖提鋰爲主,四川大部分鋰鹽產能爲進口鋰精礦,限制了產量的增長,而江西除了贛鋒鋰業外,其他大部分廠家原料都是鋰雲母。

江西省10月印發的《關於做優做強我省鋰電新能源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指出,“支持鋰電龍頭企業在江西範圍內通過自行開採、投資合作、長期協議等方式取得鋰資源……加強與其他鋰資源豐富省份戰略合作,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指導幫助鋰電優勢企業佈局國內外鋰礦資源,提升鋰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而在鋰礦、鋰鹽供給緊張的背景下,江西省的鋰雲母資源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已經成爲撬動鋰電產業鏈企業到當地投資的重要籌碼。

江西當地媒體報道指出,不到兩年,國軒高科、寧德時代、比亞迪、贛鋒鋰業4家全球鋰電頭部企業,4個超百億元大項目花落宜春,“目前,該市鋰電投產企業達179家;在建鋰電項目136個,投資總額超1500億元。今年,該市鋰電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而宜春市2021年GDP尚不過3191.3億元。

同時上述頭部企業已經或計劃建設相關鋰礦、鋰鹽產能。

另據宜春市統計局數據,今年1-10月,宜春鋰電新能源、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0.2%、20.3%和8.7%。其中,鋰電新能源產業對規上工業的貢獻率達78.1%,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7.3個百分點。

顯然,鋰電新能源已成爲拉動宜春市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晉級該市首位產業。

多家上市企業違規排污

鋰電產業拉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衍生出的一些環保問題也難以被無視。

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期間共收到涉及宜春市礦山開採生態環境問題信訪件47件。同年,宜春市開展的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共排查礦山企業259家,發現問題礦山233個,佔比90%,排查問題共計846個。

2022年4月,江西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宜春市發現,上高縣、萬載縣、高安市礦山開採監管缺失、生態修復滯後、綠色礦山創建不嚴不實,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以上三個縣市,均爲錦江流經區域,同時也是鋰電相關企業的集中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一步查找相關案例發現,此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子公司、非上市鋰電企業因違規排放水污染物等行爲領取罰單。

宜豐縣生態環境局公示的案件顯示,舉報人稱某企業“將鋰雲母殘渣直接填埋至廠區內某個角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高濃度硫酸氣體未經處理直接經過排氣筒排放。”

經查,該企業未採取防流失、防滲漏等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擅自堆填固體廢物(浸出渣),後予以立案處罰。

所謂浸出渣,是指礦石、精礦、焙砂或其他固體物料,使用浸出劑浸取其中的有價組分後所剩下的固體物料。一般來說,應儘可能綜合利用浸出渣,以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否則浸出渣的堆存與排放便會成爲制約溼法冶金髮展的重要因素。

對此,前述互動鋰電行業人士指出,“之前廢渣都是直接對外出售,低價或者倒貼拉走處理,後來當地發過公告,鋰雲母廢渣集中堆存,等到後續具備處理能力後再解決。”

相關案例還顯示,富臨精工旗下的江西昇華新材料,存在“私自利用潛水泵及軟管抽排應急池內廢水至無任何防滲措施的土坑,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行爲。

國軒高科旗下宜春科豐新材料,則是在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情況下排放大氣和水污染物,在未按環評批覆要求安裝旋風除塵器+布袋除塵器處理一車間(烘乾混料車間)烘乾尾氣,及未按環評批覆要求安裝SNCR脫硝系統處理焙燒工序產生的廢氣的情況下,即投入生產。爲此,該公司受到宜春市生態環境局115萬元的罰款。

江西海匯龍洲鋰業,同樣是在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情況下,於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間進行生產並排放了污染物。

“這幾年,新項目審批的環評、能評審覈越來越嚴格,一個是指標不夠,另一個是當地對高能耗項目的管控也在加強。”前述江西當地人士指出。

而經過此次環保調查事件後,接下來宜春市在發展經濟、環境保護二者中將如何權衡取捨?相關項目的事前審批、事後日常監管會否更加嚴格?

(作者:董鵬 編輯:林虹,見習編輯,張銘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