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有關情況。

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表示,十條優化措施出臺後,各地迅速行動,制定具體的落實舉措,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優化核酸檢測,調整隔離方式,按規定取消查驗覈酸陰性證明、健康碼和行程碼等等。

對高風險崗位從業者按優化措施開展核酸檢測

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強調核酸檢測要聚焦感染風險較高的區域和人員,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縮小核酸檢測的範圍和頻次:一是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二是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三是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覈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四是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

此外,還要求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按照二十條優化措施有關規定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主要包括:與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醫務人員,以及商超、快遞、外賣等從業人員密集、接觸人員頻繁、流動性強的人員。

居家的感染者如無症狀不需要治療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說,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隱匿傳播,但是隨着病毒變異,在臨牀特徵上,絕大多數的感染者是輕症或者無症狀感染者,重症比例比較少。對於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沒有基礎性疾病或者基礎性疾病處於穩定期的人羣,可以進行居家自我照護。感染者居家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和對症治療,沒有症狀的就不需要治療,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的,比如發燒、咳嗽等,做好對症治療,如果有需要,可以聯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者是通過互聯網醫療的形式,由醫生進行專業指導。

長期居家的老年人有必要接種疫苗

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司長夏剛介紹,當前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複雜,疫苗接種在預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羣感染新冠病毒以後極易發展成爲重症、危重症甚至出現死亡,接種新冠疫苗獲益最大。我國老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員,長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親屬陪伴或者親屬走訪過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導致發病甚至重症、死亡,所以還是有必要接種疫苗。

感染者居家隔離是否會增加傳播風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說,居家隔離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和家庭內的成員儘可能少接觸,如果接觸也要有保持一定的距離。

第一,居住的房間每天要通風,良好的通風對呼吸道傳染病降低傳播性至關重要;第二,衛生間、浴室單用最好,每天也要消毒,如果共用一定要錯開時間,用後要進行消毒,避免家庭傳播;第三,做好手衛生和環境的消毒,包括做飯、用餐等等過程中,要注意好手衛生;第四,咳嗽、打噴嚏一定要拿紙巾蓋住,然後把紙巾扔到垃圾桶,避免後續潛在的氣溶膠傳播風險;第五,用過的紙巾、口罩等等一定要和其他垃圾放在一起,統一轉運;第六,個人物品不要混用,和家裏人儘可能分開,因爲物品本身也有可能造成傳播的風險。

王貴強說,通過一系列個人防護,環境隔離,最大限度避免在家庭內造成傳播。

大部分感染者可以居家觀察

五種情況需要就醫

王貴強表示,患者居家觀察需要一些基本的條件,包括有獨立房間居住,沒有嚴重的基礎疾病等。大部分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可以居家,只有少部分有嚴重基礎病的需要到醫療機構就診。如果出現下面五種情況,建議跟社區醫生聯繫,如果病情比較重,可以聯繫120到醫院進行診治:

第一種情況是出現呼吸困難或氣短。

第二種情況是經過藥物治療以後,仍然持續發燒,超過38.5攝氏度,時間超過3天以上,就應該到醫院。

第三種情況是原有基礎病明顯加重,比如高血壓用藥控制不住,糖尿病用藥控制不住或者出現其他急危重症的風險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第四種情況是兒童出現一些嗜睡、拒食、腹瀉、嘔吐等等情況,治療以後不緩解,時間超過兩天以上也要到醫院救治。

第五就是孕產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氣短或者出現胎動異常等等情況,也要到醫院進一步診治。

混檢陽性人員同樓棟、同單元

不再臨時封控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表示,當發現“混管陽性”以後,相關部門會盡快通知到混檢人員,讓他落實就地隔離措施,同時也會盡快安排人員去上門採樣複覈。所以跟混檢陽性人員同樓棟、同單元的人員不需要實施臨時封控。

當複覈結果都是陰性以後,混檢人員馬上解除隔離措施,但如果上門複覈出現是陽性,這時候要及時落實管控措施,要根據現場流調和風險研判結果及時管控密接,劃定風險區域,做好相關的疫情處置工作。

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冠病毒,

是居家治療還是繼續上崗工作?

郭燕紅表示,醫務人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羣體,由於崗位的特殊,每天會接診大量的患者,因此面臨的感染風險最高,工作也非常繁重,可以說不可避免的要發生職業暴露。一旦醫務人員感染新冠病毒,也應當遵循“新十條”有關的要求。

爲了最大限度減少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我們對醫療機構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要加強對重點區域也就是職業暴露風險比較高的區域的管理,像發熱門診、急診、病房包括門診,要優化相關工作流程,配足醫護人員力量,醫務人員要科學做好個人防護,科學穿戴防護用品,努力將職業暴露的風險降到最低,來保障執業安全。同時,醫療機構也要加強醫療資源的調度和準備,來滿足臨牀診療工作的需要。

第二,我們多次要求要落實好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的各項措施,做好醫務人員的疫苗接種、健康監測,特別是要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臨牀救治工作,動態優化和調整醫務人員編組、醫療力量配備和工作班次的安排,能夠確保醫務人員的力量滿足臨牀工作的需要,不至於由於醫務人員大量的職業暴露造成感染以後對臨牀工作的影響。

第三,醫療機構有其特殊性,一個是人流量大,另一個是脆弱人羣非常多。因此按照“新十條”的要求,進入到醫療機構要查驗48小時核酸結果。患者要儘可能的提前做好核酸檢測或者是抗原檢測,就診的患者及陪同人員,都要規範佩戴好口罩。但同時我們也要求,一旦有急危重症,即便是沒有核酸證明,也是以救治爲先,同時做好科學防護,來保證患者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新十條”詳情戳這裏↓↓↓

最新政策!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可居家隔離,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健康碼…

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網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