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預計全球貿易將在2023年保持低迷。

全球集裝箱航運的擁堵明顯正在消退,但這可能是個需要警惕的跡象,警示着全球貿易正在放緩。

繼各主要經濟體紛紛發佈最新月度貿易數據後,德國五大權威經濟研究所之一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近期更新了11月的基爾貿易指標,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根據價格和季節性影響進行調整後,全球貿易大幅下降2.4%。

其中,“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對外貿易前景黯淡,11月出口下降3.7%,進口增長0.5%。歐盟整體貿易表現也疲軟,11月出口略增長1.0%,進口下降3.2%。

基爾貿易指標負責人斯塔默 (VincentStamer)表示:“儘管材料瓶頸正在緩解,德國工業繼續受益於大量積壓的訂單,但德國外貿總體前景並不樂觀。”

“這表明德國在全球市場降溫中的困境。能源價格上漲似乎也在影響德國的國際競爭力。全球貿易總體下滑也可能與10月的強勁勢頭形成反作用,在無處不在的經濟衰退擔憂下,全球貿易無法做到毫髮無損。”斯塔默表示。

此前,WTO已經在10月的最新全球貿易展望預測,由於多重衝擊對全球經濟造成壓力,預計全球貿易在2022年下半年失去動力,並將在2023年保持低迷。

全球集裝箱航運擁堵正顯著下降

基爾貿易指標是基於對船舶運動數據進行實時評估的指數,記錄全球500個港口的抵港和離港船舶數據,從喫水信息中推導出集裝箱船的有效利用情況。優點是速度快於其他貿易指標,且統計誤差相對較低。

在集裝箱航運擁堵率方面,該指數顯示,由於11月貿易低迷,全球集裝箱航運擁堵情況正在顯著下降。

目前,全球8%的運輸貨物仍處於擁堵狀態,此前的峯值出現在2021年底,彼時近14%運輸貨物處於擁堵狀態,當下集裝箱擁堵的比例已經連續第2個月迅速下降了,同時這也反映出各經濟體的貿易疲軟現象。

北美西海岸兩大門戶港口11月的最新數據還未出爐,不過在9-10月,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持續暴跌,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塞羅卡(GeneSeroka)將10月稱爲自2009年以來“最安靜的10月”。在其發佈的數據中,10月長灘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降16.6%,洛杉磯港同比下降25%。

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斯拉特(AdamSlater)的研究也顯示,在美國,西海岸港口的集裝箱船數量較去年底的高峯期大幅下降。

“一方面,這代表了擁堵的緩解和正常化,集裝箱運價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也表明了這一點。但另一方面,自8月以來,美國西海岸港口船舶數量下降的速度再次加快。”斯拉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近期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在發佈的《2022年世界海運發展評述報告》中預計,今年全球海運貿易量增長將放緩至1.4%,並在2023年維持該水平。2021年,全球海運貿易量增長了3.2%。

未來,在2023年至2027年期間,預計全球海運貿易量年均增長率爲2.1%,低於此前30年中3.3%的平均增長率。

更多證據顯示全球貿易放緩

基爾貿易指標中,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指數與上月相比變化都不算太大,1月美國出口上漲0.8%,進口降低0.8%,中國出口降低0.1%,進口增長0.1%。

俄羅斯的貿易情況則波動較大,11月出口增長4.8%,進口降低4.4%。基爾貿易指標並顯示,俄羅斯設法擴大了與土耳其等的貿易。

可以看到,黑海的新羅西斯克港口以及符拉迪沃斯託克港口在11月的集裝箱進港量顯着增加。相比之下,俄羅斯對歐貿易至關重要的聖彼得堡港幾乎沒有集裝箱船停靠。

如前所述,基爾貿易指標中,德國11月出口下降3.7%,進口增長0.5%。

近期德國聯邦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經工作日和季節調整後,10月德國商品出口額和進口額環比分別下降0.6%和3.7%。此外,10月德國對歐盟成員國出口額和進口額環比分別下降2.4%和3.0%;對歐盟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環比上升1.6%,進口額環比下降4.3%。

德國批發和外貿協會負責人揚杜拉表示,德國外貿正蒙上陰影,尤其進口的疲軟表明外貿引擎開始出現問題。

斯拉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亞洲的貿易趨勢看起來特別疲軟,與此同時,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經濟體的出口表現較好,而在主要的歐盟經濟體中,值得注意的是德國近期的出口增長最爲疲軟。

此前,WTO發佈最新貨物貿易晴雨表,顯示2022年的最後幾個月以及進入2023年後,貿易增長可能會放緩。分項看的話,出口訂單指標、空運指標等都已經疲軟。

WTO並預測,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增長3.5%,而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僅增長1.0%,遠低於此前估計的3.4%。

斯拉特的研究則更保守一些。“我們現在的基線預測是 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將下降 0.2%,與六個月前相比大幅下調。”斯拉特表示,“經濟衰退在亞洲尤其明顯,我們預計這也將受到美國和歐洲進口疲軟的影響。”

“在行業層面,消費品、IT產品和中間產品的貿易走勢疲軟,這部分反映了消費者需求轉向服務的現象。”他解釋道,“我們對貿易的基線預測與 1981年、1992年和 2001年等全球經濟衰退年份出現的衰退相似,一個主要的下行風險是與投資相關的。”

同時,一個關鍵因素是重要領先指標的惡化。“世界貿易量和港口交通量的月度數據表明,貿易自4月至5月以來趨於平穩,但由於基數效應,仍繼續以可觀的同比增長率增長。但我們看好的一些領先指標則更爲消極。”斯拉特說,“我們用於調查的貿易指標領先實際貿易趨勢2-3個月,自5月以來已經急劇下降。從歷史上看,這與貿易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萎縮是一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