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各地迅速行动,制定具体的落实举措,精准划定高风险区,优化核酸检测,调整隔离方式,按规定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取消健康码和行程码等。

没有症状无需治疗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这部分人,可以进行居家自我照护。

一方面,感染者居家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特别要强调的是没有症状的就不需要治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的,比如说发烧、咳嗽等,做好对症治疗。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是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形式,由医生进行专业指导。

另一方面,因为大部分感染者可以居家进行隔离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公开咨询电话,同时对于独居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及孕产妇,特别是血液透析的特殊人群建立台账,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工作。重症或者有重症风险的这部分患者要收治到定点医院,为了确保重症或有重症风险这部分患者的救治,要求要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同时配足配强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团队还要做到多学科,因为既要保证新冠肺炎的治疗,更要保证基础性疾病的治疗,所以对定点医院要求要提升医疗救治的能力,保证患者的救治。还有一部分患者本身有基础性疾病或者是以其他疾病为主,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进行就诊,在就诊过程当中,有可能检测以后是新冠阳性。对于这部分人,要求综合医院还有专科医院,无论是在门诊、急诊,还是在住院区域,都要设立缓冲区,这样能够保证这部分患者得到救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

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进一步优化措施要求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强调核酸检测要聚焦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和人员,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二是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四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此外,还要求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以及商超、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人员。

科学精准做好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

郭燕红介绍,看病就医是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所以必须要统筹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在这个领域,国家卫健委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统筹。卫健委已经指导各地强化医疗救治床位准备,扩增救治资源,特别是制定了分级分类诊疗策略、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对患者实施分级和分类救治,尽最大可能不影响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工作。

科学精准做好医疗机构疫情防控。不能对发生疫情风险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一封了之,特别是像发热门诊、急诊、手术室,还包括透析部门、重症监护室等等这些重要的诊疗科室是不能关停的,切实保障患者的救治工作。对确有风险需要进行处理的区域,也要做到快封快解,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诊疗工作。

要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工作。要求基层社区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孕产妇、定期血液透析等特殊人群实行台账式管理,保障好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能够畅通就医绿色渠道,做好服务衔接。

此外,还要求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能够以任何原因推诿或拒诊,同时也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的作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进一步充实和科学调度院前急救力量,让120能够打得通、送得到。

混阳人员同楼栋人员 不需要实施临时封控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当发现“混管阳性”以后,相关部门会尽快通知到混检人员,让他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也会尽快安排人员去上门采样复核。所以跟混检阳性人员同楼栋、同单元的人员不需要实施临时封控。当复核结果都是阴性以后,混检人员马上解除隔离措施,但如果上门复核出现是阳性,这时候要及时落实管控措施,要根据现场流调和风险研判结果及时管控密接,划定风险区域,做好相关的疫情处置工作。

对于仅仅检出一例的情形,如果说在他的工作地、居住地、活动地传播风险比较低,而且及时把密接进行管控以后,经过研判没有社区传播风险,这时候是可以不划定高风险区的。对于划定了高风险区以后,如果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检出,就可以及时解封,尽量避免长期的封控。对于划了风险区以后实行封控的高风险区检出的新增感染者,如果是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的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或者是密接人员,经过研判以后,没有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这种情况下,即使检出阳性也不影响整个高风险区解封的时间,也仍然是连续5天没有新增就可以解封。

80岁以上接种三剂疫苗 死亡风险降至1.5%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据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老年人,85岁以上的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来讲,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风险分别是90倍、220倍和570倍。8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一剂疫苗都不接种,他的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了一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了三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三剂疫苗,死亡风险下降了9.3倍。

针对不敢打的情况,要求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时,要认真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做好医疗保障,配备急救设备,加强老年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针对认为没必要打的情况,要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和动员老年人接种。

针对客观存在的出行困难等情况,要求优化预防接种服务,细化各种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的“最后一百米”,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

医务人员是特殊群体 若感染应遵循“新十条”

郭燕红介绍,“新十条”当中特别提出要对感染者进行科学分类的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可以选择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也可以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的方式。医务人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也应当遵循“新十条”有关的要求。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卫健委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要加强对重点区域也就是职业暴露风险比较高的区域的管理,像发热门诊、急诊、病房,包括门诊,要优化相关工作流程,配足医护人员力量,医务人员要科学做好个人防护,科学穿戴防护用品,努力将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来保障执业安全。同时,医疗机构也要加强医疗资源的调度和准备,来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医疗机构有其特殊性,人流量大,脆弱人群也非常多。按照“新十条”的要求,进入到医疗机构要查验48小时核酸结果。要求患者也要尽可能提前做好核酸检测或者是抗原检测,就诊的患者及陪同人员都要规范佩戴好口罩。但同时也要求,一旦有急危重症,即便是没有核酸证明,也是以救治为先,同时做好科学防护,保证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硬隔离”不是精准防控 要坚决制止懒政怠政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硬隔离”措施,本次优化的新十条明确要求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要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通道的畅通。采取“硬隔离”、一封了之的做法不是精准防控,而是懒政怠政、置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要坚决制止。

对于确定需要封控的区域,封控区的党委政府一定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到位,对隔离人员要用心用情、关心关爱,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封控的同时要加强上门服务,做好生活和正常医疗保障。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的便利。

文/本报记者  李铁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