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新年不足一個月,冬季市場各種迎新囤貨促銷活動正在升溫。記者調查瞭解到,市民喜愛的生鮮海產品成爲近期各家直播平臺的熱門商品,然而一些網紅帶貨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業內人士提示市民:擦亮眼睛購買正宗海產品,同時也要理性消費。

“噹噹喫海貨,不算不會過”,這條俗語充分體現了天津人對海貨的喜愛。市民趙女士近期逛了不少直播間,認真挑選新鮮的冬季海捕產品,準備趁促銷囤一批年貨。然而她發現,很多網紅直播的場景相似、貨品相同:海邊碼頭歸港漁船的背景前,一些操着外地方言、打扮淳樸的“漁民”不分晝夜地賣“自家的海貨”;有的“喫播”還在自家院裏一邊講解海鮮做法,一邊大口品鑑美食,引導人們訂購應季海貨,一旁的工作人員也忙碌地將各種海鮮按照訂單分類打包。

記者從本市漁業專業協會了解到,近年來,外地直播賣海鮮的網紅越來越多,天津本地的卻很少,主要原因是天津海捕產品供不應求,海貨往往還沒下船就已經被預訂一空,且以高端飯店、餐館及企業訂貨爲主,只有少量就近流入濱海新區當地零售市場。

在難以買到本地海鮮的情況下,很多市民在直播間購買外地的海產品。但有消費者在網上吐槽:部分網紅直播時將凍貨當鮮貨賣,更有甚者趁雨雪大風天氣在碼頭直播“賣慘”,聲稱“天冷得魚蝦都被凍住了”,吸引一些心軟的顧客掏腰包“助漁”。

對此,業內人士提醒,網上銷售的相當數量的海產品是養殖產品,部分網紅的貨源來自一些養殖企業的冷庫。

據本市大型生鮮賣場負責人介紹,生鮮商品的質量和物流速度是競爭重點,把控好品質是吸引消費者復購的關鍵。儘管電商平臺爲海鮮產品提供了合適的展現舞臺,但是專業化運作才能走得長遠,而目前不少網紅直播缺少相關管理手段和配套方案。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一些知名網紅聯繫各地海鮮冷庫,直播出售的商品不僅不是海捕海鮮,發貨時也會隨機從多個冷庫出貨。如果有網紅直播聲稱產品爲“野生”,消費者可以要求其提供文字或者圖片字樣留作維權證據。一旦發現對方銷售誤導,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消費者還需注意的是,直播購買生鮮商品存在物流配送風險。雖然天津消費者可以下單購買,但商品一旦在運輸途中被中轉倉庫耽誤導致質量問題,商家並不負責賠付。有市民不久前通過網紅直播購買海產品,遲遲未收到貨,商家聲稱因疫情防控,物流公司接單難以發貨,消費者沒收到貨是物流公司的責任。而普通消費者向物流公司維權,難度很大。商家享受到了直播帶來的紅利,消費者卻要面對補償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此類情況應該引起社會各方重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