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消協報告,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網絡遊戲類投訴18075件,同比增長約 22.26%。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其中包括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難,如未成年人利用家長手機註冊遊戲賬號後高額充值,引發退費糾紛。

家長的手機和被“弱化”的認證

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強調,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賬號實名註冊和登錄要求,所有網絡遊戲必須接入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不得以任何形式(含遊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註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今年9月,《網絡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再次強調,遊戲企業(包括小遊戲平臺)必須全面接入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

記者注意到,一些網絡遊戲關聯或綁定第三方平臺已實名認證的賬戶,用戶通過第三方平臺賬戶登錄玩遊戲時,無需重新實名認證,這種登錄方式更加方便,但也受到指責。

今年10月10日,黃女士在某平臺投訴稱,其14歲的妹妹9月份用她的手機玩盛世芳華手遊(注:一款古代宮廷換裝養成遊戲),充值消費11萬餘元。其曬出的客服諮詢記錄顯示,客服稱,是通過微信小程序玩的遊戲,並諮詢是誰的微信。黃女士表示,妹妹因上網課用她的手機,而其微信支付密碼就是開機密碼。最終,客服稱,查詢到遊戲行爲不符合未成年人的特徵,並且認證的身份信息是成年人,因此不符合退款規定。

黃女士認爲,盛世芳華手遊通過微信小程序“弱化”了實名認證,使未成年人拿到成年人手機時更容易登錄遊戲。一些投訴平臺曾接到不少類似的投訴。對於這些投訴,遊戲公司多會積極跟進處理,但也容易產生難解的糾紛。在此類糾紛中,如何蒐集證據、提供什麼樣的證據,是不少投訴者遇到的難題。

家長申請退款舉證不易,法院也會考慮監護過錯

孩子沉迷網遊,充值動輒數千上萬,給很多家庭造成損失。但很多家長維權時面臨舉證問題。有家長稱,雖然未給孩子購買手機,但因上網課等,孩子會趁機使用家長的手機玩遊戲,手機的持有者和使用者身份並不對應;也有家長稱,孩子偷看了家長的支付密碼,還會將充值扣款短信刪除,導致家長察覺得晚,無法及時處理。但這些理由並不容易蒐集證據證明。

一位要求匿名的遊戲人士表示,若遊戲公司沒有落實實名認證,家長可以向執法部門舉報。若有落實,家長申請退款就有一定舉證責任。但每個遊戲公司對待此事的積極性、執行的審覈標準不同。這和公司的營收情況、責任理念相關。有些公司是能不退就不退。

該遊戲人士表示,也不排除有成年人玩遊戲充值後找藉口申請退款的。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律師、研究員陳強指出,從法律層面講,如果孩子沒有經得監護人同意充值,那麼監護人有權利要求返還。然而,有時孩子是冒用家長身份信息註冊遊戲,或通過其他網絡購買已經認證的成年人遊戲賬戶。遊戲公司往往會要求家長舉證是孩子在使用這個賬戶,確實是孩子的充值行爲,這對家長來說非常困難。

與遊戲公司溝通未果,有些家長會選擇訴訟。陳強發現提起訴訟時,家長會面臨一些問題。第一,站在法院角度,家長作爲原告提起訴訟,還是得舉證證明“確實是孩子自己的充值消費行爲”,這會給家長帶來舉證壓力。

第二,即使家長能夠順利舉證,那麼法院還會去核查監護人,若孩子的充值行爲發生多次,或者說持續時間比較長,而監護人一直沒有核查銀行賬戶的資金,那麼家長在監管和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過錯。有的法院會傾向按雙方的過錯程度來分擔責任比例。

第三,有個別法院認爲,遊戲中的道具也是一種商品,如果孩子購買且已經消費,那麼很難再去主張退款,若沒有消費,可以要求遊戲公司退款。

遊戲該不該全面“人臉識別”,利弊如何?

如何解決“實名不等同實人”的問題?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遊雲庭表示,對遊戲平臺內的遊戲,應該堅持單獨實名認證,如果只是綁定認定,相當於製造出的一個監管漏洞。

前述要求匿名的遊戲人士稱,解決“實名不等於實人”問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人臉識別。但人臉識別涉及生物信息的儲存和調用,國家在這方面有嚴格限制。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遊雲庭認爲,對疑似未成年玩家進行人面識別比較合適,只要企業在系統內不截留信息,相對來說涉及面和泄露隱私風險都小一些。段彥超(摘自澎湃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