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對風險區劃定和管理、核酸檢測、隔離方式等工作提出十個方面進一步的優化要求。

昨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關於進一步優化發熱患者就診流程的通知》,強調要按照“新十條”有關要求,進一步優化新冠病毒檢測策略,簡化、優化發熱患者就診流程,有效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相關工作。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新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對居家照護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一方面,感染者居家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和對症治療,特別要強調的是,沒有症狀的就不需要治療,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的,比如說發燒、咳嗽等,做好對症治療,如果有需要,可以聯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者是通過互聯網醫療的形式,由醫生進行專業指導。另一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公開諮詢電話,同時對於獨居老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以及孕產婦特別是血液透析的特殊人羣建立臺賬,做好醫療服務保障工作。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各地要按照國家防控措施,科學精準抓好落實。暢通“接訴即辦”渠道,對羣衆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第一時間回應解決。要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進行健康情況摸底,分級分類提供健康服務。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要點

哪些感染者可以居家治療?

未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感染者;基礎疾病處於穩定期,無嚴重心肝肺腎腦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療情況的感染者。

對居住環境有何要求?

儘可能在相對獨立的房間居住,使用單獨衛生間。

應準備哪些用品?

感染者專用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及帶蓋的垃圾桶。

居家治療期間該怎麼做?

做好健康監測和對症治療,控制外出,做好個人防護,按相關防疫要求進行抗原自測和結果上報,做好感染防控等。

居家治療人員如何進行健康監測?

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

應如何進行對症治療?

●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可進行對症處置或口服藥治療。

●服藥時,需按藥品說明書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

●有需要時也可聯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或通過互聯網醫療形式諮詢相關醫療機構。

●無症狀者無需藥物治療。

如患有基礎疾病是否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劑量?

如患有基礎疾病,病情穩定時,無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劑量。

哪些情況下需要轉診治療?

●呼吸困難或氣促;

●經藥物治療體溫持續高於38.5℃,超過3天;

●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

●兒童出現嗜睡、持續拒食、餵養困難、持續腹瀉/嘔吐等情況;

●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憋氣等症狀,或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流液、胎動異常等情況。

如出現上述情況,可通過自駕車、120救護車等方式,轉至相關醫院進行治療。

居家治療期間能否外出?

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訪。

如確需外出就醫如何做好防護?

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點對點到達醫療機構,就醫後點對點返回家中,儘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居家治療期間如何做好防護?

●儘量不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

●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的,可用排氣扇等進行機械通風;

●做好衛生間、浴室等共享區域的通風和消毒;

●準備食物、飯前便後、摘戴口罩等,應洗手或手消毒;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丟至垃圾桶;

●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後應當清洗和消毒;

●居家治療人員日常可能接觸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時清潔消毒,感染者個人物品單獨放置;

●如家庭共用衛生間,居家治療人員每次用完衛生間均應消毒;若居家治療人員使用單獨衛生間,可每天進行1次消毒;

●用過的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裝入塑料袋,放置到專用垃圾桶;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隨時消毒。

哺乳期母親是否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嬰兒?

如居家治療人員爲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基礎上,可繼續母乳餵養嬰兒。

符合什麼條件可結束居家治療?

症狀明顯好轉或無明顯症狀,自測抗原陰性並且連續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Ct值≥35(兩次檢測間隔大於24小時),可結束居家治療,恢復正常生活和外出。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要點

1 抗原檢測適用哪些人羣?

●有自主抗原檢測需求人員

●人員密集場所的人員(大型企業、工地、大學等)

●居家老年人和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

2 抗原檢測多久做一次?

●有自主抗原檢測需求人員根據自主意願隨時檢測。

●人員密集場所的人員可隨時自主檢測,也可以按照所在機構(企業、工地、大學等)要求開展規定頻次檢測。

●居家老年人和養老機構老年人應每週開展2次抗原檢測,也可隨時自主檢測。

3 社區居民如何進行自測?

●自測前準備

1.洗手

2.閱讀抗原試劑說明書

3.檢查試劑的保質期及完整性

4.環境溫度在14℃-30℃,避免潮溼。抗原檢測卡拆除包裝後置於平坦、清潔處。

●樣本採集

14歲以上 可自行進行鼻腔拭子採樣。先用衛生紙擤去鼻涕。小心拆開鼻腔拭子外包裝,避免手部接觸拭子頭。隨後頭部微仰,一手執拭子尾部貼一側鼻孔進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後緩緩深入1-1.5釐米後貼鼻腔旋轉至少4圈(停留時間不少於15秒),隨後使用同一拭子對另一鼻腔重複相同操作。

2-14歲 自檢者應由其他成人代爲採樣。

●抗原檢測

1.根據試劑說明書,將採集樣本後的鼻腔拭子立即置於採樣管中,拭子頭應在保存液中旋轉混勻至少30秒,同時用手隔着採樣管外壁擠壓拭子頭至少5次,確保樣本充分洗脫於採樣管中。

2.用手隔着採樣管外壁將拭子頭液體擠幹後,將拭子棄去。採樣管蓋蓋後,將液體垂直滴入檢測卡樣本孔中。

3.根據試劑說明書,等待一定時間後進行結果判讀。

陽性結果:“C”和“T”處均顯示出紅色或紫色條帶,“T”處條帶顏色可深可淺。

陰性結果:“C”處顯示出紅色或紫色條帶,“T”處未顯示條帶。

無效結果:“C”處未顯示出紅色或紫色條帶,無論“T”處是否顯示條帶均爲無效,需重新取試紙條重測。

●結果報告

完成檢測後,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報告結果。

■ 關注

失能、半失能長期居家老年人仍有必要接種疫苗

發佈會上,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司長夏剛介紹,老年人對接種新冠疫苗主要有三類顧慮:

第一類是不敢打。老年人基礎疾病比較多,健康情況也比較複雜,所以擔心接種新冠疫苗後,會出現不良反應。

第二類是認爲沒必要打。部分老年人認爲自己活動範圍不大,感染風險比較小,沒必要接種疫苗。

第三類是客觀上存在困難。部分老年人由於身體原因或者交通不便,出行存在困難。

夏剛介紹,據研究,65歲以上老年人、7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85歲以上老年人,相較於年輕人,感染新冠肺炎以後重症的風險分別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風險分別是90倍、220倍、570倍。80歲以上老年人,如果一劑疫苗不接種,有研究表明,死亡風險14.7%,接種一劑死亡風險降到7.16%,接種三劑死亡風險降到1.5%,與沒有接種疫苗相比,接種三劑疫苗,死亡的風險下降了9.3倍。

夏剛表示,我國老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員長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親屬陪伴或者親屬走訪過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導致發病,甚至重症、死亡,所以還是有必要接種疫苗。各地可以選派診療和接種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組成接種小分隊,攜帶接種後觀察期間所需要的常用設備和藥品,爲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門預防接種服務。

針對不敢打的情況,國家衛健委要求爲老年人接種疫苗時,要認真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嚴格按照預防接種規範工作要求進行操作,做好醫療保障,配備急救設備,加強老年人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和處置,關注老年人身體狀況。

針對認爲沒必要打的情況,國家衛健委要求針對老年人的特點,製作通俗易懂的宣傳材料,大力宣傳疫苗接種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針對客觀存在的出行困難等情況,要求優化預防接種服務,細化各種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種的最後一百米。

回應1

檢出“混管陽性”的單元及樓棟要封控嗎?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在發佈會上介紹,當發現混管陽性後,相關部門應儘快通知混檢人員落實就地隔離措施,並儘快安排對混檢人員上門採樣複覈,對於混檢人員的同樓棟、同單元人員不實施臨時封控。如混檢人員複覈爲陰性,應立即解除就地隔離措施;如複覈爲陽性,需落實隔離管控措施,並根據現場流調及風險研判結果,追蹤管理密接和劃定風險區,做好疫情處置。

王麗萍表示,對於僅檢出1例陽性的情況,如其對居住地、工作地、活動區域傳播風險較低,密切接觸者已及時管控,經研判無社區傳播風險,可不劃定高風險區。

對於住戶較多比如可能有幾百戶的單元樓棟,可根據流調研判結果,調整風險區域範圍,根據“新十條”可以僅劃定暴露風險較高的樓層或住戶,減少因疫情給羣衆帶來的不便。對於高風險區,如果連續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要及時解封,避免長時間封控。

此外,封控後高風險區發現的新增感染者若爲嚴格落實居家隔離管理陽性人員的同住人員、密切接觸者或其同住人員,經評估後無家庭外的社區傳播風險,不影響高風險區的解封時間。

回應2

個人出現哪些症狀需到醫療機構就診?

當個人身體出現不適的情況下,什麼情況可以選擇自己居家觀察,出現什麼症狀之後需要到醫療機構進行就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介紹,患者居家觀察需要一些基本的條件,包括有獨立房間居住,沒有嚴重的基礎疾病等。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是可以居家的,只有少部分有嚴重基礎病的需要到醫療機構就診。他表示,居家觀察強調觀察和治療,一方面要定期測體溫、觀察自己的各種症狀,同時,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各種症狀可以對症服藥。

如果出現下面五種情況,王貴強建議跟社區醫生聯繫,如果病情比較重,可以聯繫120到醫院進行診治。

一是出現呼吸困難或氣短。

二是經過藥物治療以後,仍然持續發燒,超過38.5攝氏度,時間超過3天以上,就應該到醫院。

三是原有基礎病明顯加重,比如高血壓用藥控制不住,糖尿病用藥控制不住或者出現其他急危重症風險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四是兒童出現一些嗜睡、拒食、腹瀉、嘔吐等情況,治療以後不緩解,時間超過兩天以上也要到醫院救治。

五是孕產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氣短或者出現胎動異常等情況,也要到醫院進一步診治。

回應3

醫務人員若檢測陽性,應居家治療還是繼續工作?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新十條”提出,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一旦醫務人員感染新冠病毒,也應當遵循“新十條”有關的要求。但爲了最大限度減少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國家衛健委對醫療機構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要加強對重點區域也就是職業暴露風險比較高的區域的管理,像發熱門診、急診、病房包括門診,要優化相關工作流程,配足醫護人員力量,醫護人員要科學做好個人防護,科學穿戴防護用品,努力將職業暴露的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醫療機構也要加強醫療資源調度和準備,滿足臨牀診療工作的需要。

第二,要做好醫務人員疫苗接種、健康監測,特別是要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臨牀救治工作,動態優化和調整醫務人員編組、醫療力量配備和工作班次的安排,確保醫務人員力量滿足臨牀工作的需要,不至於因醫務人員感染對臨牀工作造成影響。

第三,醫療機構人流量大、脆弱人羣多,因此按照“新十條”的要求,進入醫療機構要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患者要儘可能提前做好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但若有急危重症,即便沒有核酸證明,國家衛健委也要求以救治爲先,同時做好科學防護,保證患者救治工作順利開展。

■ 相關新聞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優化發熱患者就診流程

居民出現發熱等症狀均可自行前往發熱門診就診

爲貫徹落實“新十條”,做好發熱患者醫療保障工作,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發熱患者就診流程的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簡化、優化發熱患者就診流程。對於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居民,無論是否進行核酸或抗原檢測,以及檢測結果如何,如居民有就診需求,均可自行前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診室)就診。各地不得強制要求居民通過所在社區、街道聯繫或者通過120急救車轉運,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阻攔其自主就診。醫療機構對前來就診的患者不得推諉、拒診,嚴格落實發熱門診首診負責制。

各地要通過多種途徑,將開放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名單向社會公佈,要確保發熱門診24小時開診,不得擅自、隨意關閉、停診。

通知提示居民在就診過程中,儘量乘坐私家車、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點對點直達醫療機構發熱門診,並做好個人防護,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據央視新聞、國家衛健委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