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国内第十家上市险企即将诞生!

12月8日,阳光保险公布发售价及分配结果,公司拟发行11.5亿股,香港公开发售占约1.26%,国际发售占约98.74%,超额配股权尚未获行使。最终发售价定为每股5.83港元。阳光保险H股将于12月9日上午9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意味着我国保险业即将迎来第十家上市主体,阳光保险将成为继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中再保险集团之后的第六家上市保险集团。同时将成为187家传统直保公司中,自2004年中国平安上市后,18年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成第十家上市险企

相比银行、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当前235家保险机构中仅9家完成上市。其中,5家大型保险机构为A股、港股两地或三地上市,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地上市)、新华保险;4家险企单独在港股上市,包括中国太平、中国财险(即人保财险)、中国再保险、众安保险(互联网保险)。

更令人关注的是,自众安保险于2017年9月登陆港交所后,国内保险公司已有5年多未新增上市主体。因此,阳光保险的上市颇令保险业振奋和关注。

上市险企数量为何如此少?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博导王国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这和行业性质密切相关。与银行、券商相比,保险的“本业”是负债业务,本身就有一大笔资金需要投资,不像券商和银行那么缺钱。而且保险业的偿付能力监管比较严格,偿付能力充足,上市融资没有那么迫切。此外,上市对公司的资产、利润率、负债等要求不太适合保险公司,如果不是特别大特别强的保险公司,很难满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要求。

“行业集中度保费和利润比较高,各公司差异化不明显,利润波动受投资收益影响大。已上市的保险公司基本占到全行业超过七成收入和利润规模。”某证券公司非银分析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这也是上市险企数量少的原因所在。

另一名保险分析师补充称,保险公司对融资的诉求主要通过发债实现,对IPO的诉求比较小,大的主体大部分已经上市或自身不愿意上市,小的公司则在经营、盈利、管理层甚至股东方面都没有很稳定,再加上近几年行情也不是特别好,诸多原因限制了保险机构的上市进程。

保费年均复合增长26%

根据阳光保险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初创于2004年,2007年成立阳光保险控股(后更名为阳光保险集团),先后设立阳光财险、阳光人寿、阳光信保等保险子公司,以及阳光资管、阳光融合医院等与主业高度协同的非保险子公司。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阳光人寿和阳光财险共拥有2895家分支机构,其中分公司68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及营销服务网点2827家,覆盖我国全部省、直辖市、自治区、94.6%的地级市及63.4%的区县。

阳光保险集团2019年、2020年、2021年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79.07亿元、925.69亿元、1017.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50.86亿元,56.19亿元及58.83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集团总保费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9.52亿元及17.27亿元。其中产寿业务发展相对均衡,2021年末人身险业务占比60%,财产险业务占比40%,人身险为集团主要利润来源。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集团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別为11.0%、10.6%、10.3%及6.1%(年化)。

数据还显示,2007年至2021年,该集团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相较同期保险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高出11个百分点;其资产规模从2007年末的111.46亿元增至2021年末的4416.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高出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13个百分点。

从市场份额来看,截至2021年末,阳光人寿市场份额1.95%,位列91家人身险公司第11名;阳光财险市场份额2.96%,位列87家财产险公司第7名。虽然产寿公司市场份额同比小幅提升,但仍与头部公司规模存在一定差距。

核心管理层稳定优势凸显

除了保费和盈利均连续增长,核心管理层稳定、经验丰富也成为其冲刺上市的优势和亮点。

记者了解到,以张维功为核心的高管团队平均就职时间超过10年,在保险业、资管业的业务经验丰富,且均为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人员,将持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创造动能。国泰君安非银团队认为,“阳光保险核心管理团队均有保险或资管行业任职经历及管理相关经历,深谙行业发展动向。创始人张维功任董事长利好公司长期战略稳定。”

资料显示,董事长张维功出生于1963年,自2004年创办阳光保险至今,一直带领公司“从0到1”创新式发展;副董事长赵宗仁,2007年加入阳光保险;董事、总经理李科自2005年加入公司。

王国军表示,若此次阳光保险集团上市成功,将有利于充实其资本金,发挥其稳健灵活的优势,做更宽更广的保险业务。正如其公告中所言,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于强化其资本基础,以支持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公司在品牌认知和客户经营上未体现明显差异化属性,考虑到未来行业步入稳定增长期,公司如何体现自身特色的成长路径,值得思考。此外,目前港股保险板块估值严重低估,公司首日交易或面临较大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