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州日報

激活“神經末梢” 建設美麗鄉村

——仁懷探索實施“強組興村”工程

蒼龍街道水塘村莊上村民組“強組興村”工作隊隊員組織召開院壩會,收集羣衆意見,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引導羣衆積極參與基層治理。 梁雲葉 攝

大壩鎮“強組興村”工作隊利用村民閒置房屋建設“百言堂”陣地,收集羣衆意見建議,宣傳黨的好政策。 趙林珊 攝

長崗鎮茅坡村“強組興村”工作隊指導羣衆開展高粱育苗。 肖鈺 攝

九倉鎮街道社區坡腳村民組“強組興村”工作隊隊員幫助羣衆收割高粱,助農增收。 趙益英 攝

徐春燕

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今年以來,仁懷市創新實施“隊伍在組成立、陣地在組建設、產業在組發展、自治在組見效”的“強組興村”工程,以組爲單元,推動幹部下沉、服務提質,激活羣衆內生動力、主體作用發揮,探索出一條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新路徑,有效激活推進共同富裕“神經末梢”。

■ “三級聯動”築堡壘,組織更有力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我們發現‘撤小村並大村’雖然減輕了行政成本,但服務羣衆力量不匹配、治理模式不通用等矛盾逐漸顯現;鄉鎮一級年輕幹部多,但羣衆工作能力相對弱,亟須到村組鍛鍊。”仁懷市大壩鎮黨委書記張遷表示,村民組是困難最集中、情況最複雜的地方,與此同時又是解決諸多矛盾問題、加快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爲此,大壩鎮在今年2月份,探索創新了“重心下移、服務下沉、保障下傾”的“下組興村”工程,並取得一定成效。

在總結推廣大壩鎮“下組興村”做法基礎上,仁懷市以村民組爲單元,創新實施“強組興村”工程,成立“1+3+N”“強組興村”工作隊——“1”表示一個村民組,“3”表示鎮、村、組各派一名同志組成工作隊班子領導,“N”表示組裏的鄉賢、退休幹部、管水員、護林員、保潔員、退役軍人或黨員代表等多名人員。通過鎮村組“三級聯動”,解決村民組一級無人才隊伍的問題。

一時間,由近兩萬名幹部羣衆組成的1785支“強組興村”工作隊下沉到農村,解決一樁樁、一件件民生事、煩心事、家常事,村組有了堡壘,村民有了依靠。

“我家有四顆星了,但要拿滿五星,還得再加把勁哩!”

“對,以後每週都搞一次大掃除,周邊公路也要及時清掃,再在院裏種點花花草草,爭取拿下五星級文明戶!”

進入十二月,大壩鎮小耳溝村東風組的天氣有了些許寒意。在東風組文化廣場的公示欄前,村民們正熱火朝天地討論着本季度“星級文明戶”評比結果,儼然一副追“星”族的模樣。

從與羣衆議事環境改善、文明提升、低保評議、產業項目,到制定“樹立文明新風·共建美麗東風”星級文明戶動態管理評比辦法,再到出現“人人都出力,鄉村更美麗”的鄉風文明畫卷,是範曉林等“強組興村”幹部歷經10個月的工作成果。

而在大壩鎮乃至整個仁懷市的其他村組,由於組組都有“強組興村”工作隊,“興”的好聲音源源不斷。

大壩鎮新田村桃坪組“強組興村”工作隊隊員馬亨章懂政策,編寫了項目申請書,爲組裏爭取到150萬元資金,解決了水渠年久失修的問題;

五馬鎮三元村水木組藉着“強組興村”工作隊帶來的人脈和資源,一個夏天就建起了精品水果園1個、養殖場3個,還把閒置的村小改建爲組級辦公陣地和活動中心;

壇廠街道把年富力強的黨員幹部派到回龍村田壩、堰塘、龍井灣村民組,與村幹部、駐村幹部、村民組長、聯戶長、“五老人員”等組建“強組興村”工作隊,入戶宣傳徵拆政策、現場調解糾紛、組織簽訂合同,保障了金仁銅高速項目的順利推進。

疫情防控、養老保險、種植訂單、建房申報、高粱銷售、農村醫保、反詐宣傳、糾紛調解、民意收集……一支支“強組興村”工作隊,融入基層“接地氣”,服務羣衆“零距離”,建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築牢了鄉村振興“主心骨”。 

目前,仁懷市功能型黨支部(黨小組)已實現村民組全覆蓋,“強組興村”工作隊走訪宣傳羣衆13.25萬人(次),組織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230餘場(次)。

■ “因組制宜”謀產業,發展更有方

“這是新田組,土地資源不錯,我們就整治成了酒用高粱基地;花椒需要有坡度的山地,方便瀝水,環路組大片的山坡正好;蜂蜜需要蜜源,我們就在生態良好的長壩組發展起了蜂蜜產業……”從大壩鎮驅車前往新田村路上,一條鄉村公路,將幾個村民組連成了一條線,線上的每個組,土地資源、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不盡相同,但每個組都因地制宜發展起了特色產業。村黨支部書記楊萬江表示,以組爲單位搞發展建設,更能因地制宜,能更好地將每一項資源統籌好、利用好,投入小、見效快。

今年,新田村石坪子組充分發揮該組海拔低、氣溫高、開春早的地理優勢,發展了再生高粱試驗田,擔任帶組幹部的李春花和組長楊啓雄、隊員楊弟波等人見證該地高粱成熟收割得早,又長出再生高粱在頭一茬基礎上增收過半後,決定明年向組裏其他農戶推廣,一畝將爲農戶增收一千餘元。

“任支書,接到訂單了,申仁印務願意和我們簽訂82萬元的大單子。”“還好致富帶頭人甘文龍成了‘強組興村’工作隊隊員,幫大家一起想辦法,找到申仁印務公司,將完不成的訂單交給關田酒類包裝代加工。”在壇廠街道關田社區油房組,合作社領辦的集體經濟項目仁懷市關田社區酒類包裝廠,在工作隊的努力下,一單給合作社帶來30多萬元的純收入,爲社區羣衆提供了350餘人次臨時務工。

在喜頭鎮衛星村馬上田組,閒置的菸草站不僅建起了茶葉加工廠,還在廠內建起了“強組興村”工作隊陣地,設置了文化活動室、工作隊活動室、黨員羣衆之家等,方便工作隊隊員和羣衆商議事情、開展活動、謀劃發展。“現在的生產設備每天可以加工2000斤左右的綠茶茶青,500斤紅茶茶青。”喜頭鎮衛星村黨支部副書記遊昌坤感慨,將資金、人力、閒置資源投入到組級小陣地,夯實了產業發展基礎。

如今,仁懷已建成506個組陣地,使黨的溫暖、精神食糧、文明新風近距離送到羣衆身邊,通過建強基層組織小陣地,推動構建鄉村振興大格局。

■ “上下聯動”強服務,治理更有效

人在組中走,事在組中辦。在“強組興村”工程推進過程中,仁懷市堅持上下聯動,自上而下建立“市統籌—鎮分派—村細化—組落實”工作調度機制,自下而上建立“組排解—村調解—鎮化解—市督辦”難題破解機制,閉環推進、上下聯動解難題、促發展。

筆者走訪了十餘個村組發現,每個組都有一本“強組興村”工作隊問題收集化解登記表,詳細登記着村民的具體訴求和工作隊幫助解決情況。許多組還設立了文明新風樹立、志願服務開展、拒絕惡俗婚鬧、禁止野外用火等“組規組約”承諾書、登記表等。有的組爲激勵村民參與,還創新了志願服務積分換取生活物品、優先討論辦理村民申請事項等措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基層管理自治辦法在仁懷得到探索創新。

在壇廠街道楠木村舊場上組,工作隊將閒置老村室改造成黨羣服務站,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與“強組興村”工程有機融合,打造成志願者積分超市、志願者辦公室、強組興村活動室、集體經濟辦公室、應急救援室等功能室;“強組興村”工作隊探索出聽羣衆“說事”、讓羣衆“議事”、幫羣衆“理事”、向羣衆“曬事”、邀羣衆“評事”即“五事”工作法,充分激發了黨員幹部羣衆參與公益活動、環境整治、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共建共享美麗的宜居新村。

在火石鎮榮華村街上組,“強組興村”工作隊挖掘出黃桷樹精神,盤活老村室,創新打造“自治小分隊”,即“一個‘聯戶長’,兩個文明崗,N個志願者”自治模式,幫助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高大坪鎮銀水村興龍組工作隊倡議實行“公益工”制度,在家羣衆主動參與公益勞動,外出人員主動出資僱人代勞,疏通水渠保障灌溉水稻800畝。

“以前每個村只有六七名村幹部,多的也就十人左右。‘強組興村’工程充分聚合各類人員,讓村民組服務羣衆力量平均增加5至10人,補齊了服務羣衆‘有效半徑’短板,收集解決問題更加高效快捷,黨羣幹羣關係進一步密切。”在大壩鎮,“強組興村”工作隊隊員趙禹靈告訴筆者,這也讓在黨建辦工作的自己受益匪淺。

據悉,仁懷全市1785支“強組興村”工作隊已收集訴求建議1042個(條),化解矛盾糾紛400餘起,辦理民生實事576件;300餘名年輕幹部到組實踐鍛鍊,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微治理”辦法、“一規、一風、一訓、一評比”樹立文明鄉風的活動如雨後春筍,激活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神經末梢”。

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蘆忠於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從探索試點到全面推廣實踐10個月來,仁懷市實施的“強組興村”工程,起源於基層又推廣到基層,是對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積極探索,爲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借鑑的實踐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