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12月8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獨家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各地防疫政策逐步優化,從傳染病的發展規律來說,釋放了什麼信號?

李蘭娟院士:現在做出調整,是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做出的,應該說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從傳染病發生髮展的規律來說,傳染病流行起始階段致病率往往很強,大家對病毒也易感,也容易導致重症感染的發生,新冠疫情初期,嚴格篩查,嚴格隔離,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每一名患者,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人民健康。

隨着新冠病毒的變異,從原始毒株到德爾塔病毒,再到現在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率越來越低,這也是符合傳染病變化規律的。以習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根據病毒變異特徵和疫情發展形勢,調整優化防控策略,國家出臺二十條、提出十條,充分體現了我國高水平的精準科學防控,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羣衆生產生活秩序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目前,有哪些數據可以直接證明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較原始株有明顯減弱?

李蘭娟院士:根據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證實,與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其進化分支傳播性仍較強,但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明顯減弱,傳播性仍較強。奧密克戎變異株主要侵犯上呼吸道,其導致住院重症或死亡的病例明顯少於之前各種變異株,毒力與致病力顯著下降。根據新加坡公佈的數據,奧密克戎變異株在新加坡2022年1月-11月流行期間的病死率爲0.45‰,遠低於2021年6月-2022年1月期間流行德爾塔變異株3.6‰的病死率。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未來我國疫情防控的重點在哪些方面?

李蘭娟院士:未來,無症狀感染者不必作爲疫情防治的重點,應當主要將防治重心轉向“防重症、降死亡”。同時,要加強對新冠重點人羣的保護。要繼續普及新冠疫苗接種,加強對老年人羣和慢性病等免疫功能低下重點人羣的保護,保障其基礎疾病的治療。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未來,新冠病毒是否會繼續變異?我們應當對病毒的繼續變異保持一個怎樣的態度?

李蘭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未來的自然傳播過程中會繼續發生變異。像流感病毒一樣,新冠病毒變異常常會引起抗原性、傳播性、致病性、藥物敏感性等生物特性的改變,進而影響當前使用的藥物和疫苗的效果。我們還要密切關注病毒變異情況,研究病毒變異與致病力的關係,以及時發現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變異病毒。當前,我國疫苗接種的普及和多個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藥物上市,加上國家在各級醫療資源上的投入和充分應對準備,民衆不必對將來病毒繼續變異而擔憂。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感染者多爲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居民應當如何看待,您有哪些建議?

李蘭娟院士:現在全球流行的奧密克戎病毒,感染者多爲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

2022年6月2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指出,無症狀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但無相關臨牀表現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員、風險職業人羣、重點機構和場所人員、納入社區管理人羣等核酸檢測、傳染源追蹤等途徑發現。

同時,該方案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冠狀病毒,人羣普遍易感。傳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主要傳播途徑爲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後也可能造成感染。

雖然無症狀感染者有傳染性,但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無需恐慌。無症狀感染在我們傳染病學教材中稱爲“隱性感染”,在大多數病毒性傳染病中,無症狀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其數量常遠遠超過顯性感染。無症狀感染不是疾病,無症狀感染後,大多數人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免疫,這對於防止流行擴散有積極意義。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您有哪些建議?普通居民應該如何做好日常的防護?

李蘭娟院士:首先,要了解現在的病毒即使感染也基本都是無症狀感染者,所以不要恐慌。平時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合理運動,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到人羣密集的地方要戴口罩。感染者如果沒有症狀就無需治療,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可以對症治療,症狀明顯者可到發熱門診診治。接種新冠疫苗仍是預防重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種條件者均應接種疫苗,符合加強免疫條件的接種對象,應及時進行加強免疫接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