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鬧油荒的西方國家,卻對此次土耳其海峽油輪大擁堵態度曖昧。

文 | 陶短房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目前有26艘油輪擁堵在土耳其入海口附近,這些油輪載有2300萬多桶出口自哈薩克斯坦的原油。報道稱,這些油輪目前無法通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

俄新社則報道,12月6日有業內消息人士稱,至少有20艘油輪在從俄羅斯黑海港口前往地中海時延誤,因爲運營商競相遵守土耳其的新保險規定。這些規則要求保險公司提供額外擔保,並且是在西方國家12月2日針對俄羅斯海運石油價格設置價格上限之前頒佈的。

同一天,七國集團(G7)官員澄清,俄羅斯黑海港口到地中海的油輪交通中斷,是源於土耳其一項新的保險規定,而不是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石油的價格上限。12月7日,石油出口大國哈薩克斯坦也表示,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油輪在冬季聚集是正常的。

對此,英國財政部表示,英國、美國和歐盟正與土耳其和航運服務業合作解決這一問題,並強調,“沒有理由拒絕船隻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歐洲國家油荒依舊,大批原油卻排隊擁堵在土耳其海峽。相關各方的積極“甩鍋”,則令此局面更加複雜。

哈薩克斯坦油輪被無辜牽連

有12月6日稍早的數據顯示,當時已有16艘滿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被堵在土耳其海峽,等待從黑海駛出前往地中海。

而12月5日,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石油的限價令生效後,駛出俄羅斯黑海港口的油輪共有35艘,其中9艘懸掛俄羅斯船旗。因此,未來幾天排隊擁堵的情況還會惡化。

更有數據稱,未來幾周內駛出俄羅斯的油輪總數將在140艘以上,其中半數左右懸掛俄羅斯船旗。

之所以出現擁堵,是因爲自12月初起,土耳其當局要求保險和再保險公司向其提供駛出土耳其海峽的油輪,均已根據G7新規完全投保“保護與賠償保險”(P&I)的證明。

由於油氣運輸的高度危險性,缺乏可靠保險、再保險,幾乎沒有油輪會承接油氣運輸業務。而船舶保險和再保險,又是一門高度壟斷和封閉性的業務,主要壟斷在英國等少數國家的十幾家相互保險公司手中。

由這些相互保險大公司組成的“國際保賠協會集團”,壟斷了全球航運業P&I保險、再保險業務的90%以上。

G7之所以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價格上限禁令有恃無恐,獲得國際保賠協會的支持就是相當關鍵的一環。

而本不在禁令範圍的哈薩克斯坦原油被土耳其截停排隊,則是因內陸國哈薩克斯坦無出海口,要通過輸油管將本國原油送到俄羅斯黑海港口再裝船出口,因此被牽連。

各方都不願意爲此“背黑鍋”

石油出口是俄羅斯的經濟命脈,更是其當前形勢下的關鍵“輸血管”。因此,俄方一直強硬拒絕限價令,並理所當然地將土耳其海峽擁堵亂象,歸咎於“西方的蠻橫”。

土耳其方面則表示“有話要說”,其政府和交通部早在11月16日就“羣發”了一份表示將要求P&I證明保函的信件,稱一旦實施限價令,“將極大增加可能發生的海上油船事故對本國國家、國家資產和國民造成災難性後果風險”,因此索要一份P&I證明保函是“絕對必要”的。

國際保賠協會集團當然也不願意背這口黑鍋。12月7日,國際保賠協會集團對媒體表示,他們“不能也不應該”提供土耳其當局所要求的“這類P&I無條件保證書”,因爲這會導致該集團違反歐盟、英國和英國法律所規定的制裁條款。

而哈薩克斯坦油輪被堵,有分析稱,除了其原油需要俄羅斯中轉以外,另一個原因是哈薩克斯坦因不在“禁令”制裁範疇,繼續僱傭了在P&I體系內投保的油輪。

P&I旗下油輪的保單通常是“保船”,即爲承運船隻提供一份效期一年的紙質保單,土耳其此番要求的卻是“保里程”,即爲每個單程提供一份保單。

這種“保里程”的保單,只有俄羅斯保險及再保險公司纔會開具,也只有少數專跑俄羅斯黑海線的油輪纔會投這樣的保。因此,土耳其新規一出,少數持有此類保單、所運石油目的地又不在G7限價令覆蓋範圍之內的油船,就陰差陽錯地坐享了“加塞”之利。

對此局面,美國財政部官員12月7日已致電土耳其,表示土耳其以“需要再保險保函”爲由對通過土耳其海峽油輪進行額外檢查是“不必要”的,但土耳其海港事務總局卻重申“檢查將繼續”——這意味着油輪大堵塞也將繼續。

或將長遠影響全球能源格局

實際上,對於此次油輪大擁堵,一直鬧油荒的西方國家也態度曖昧。比如,儘管英國政府官員告訴路透社,西方和土耳其的“交涉”正在進行,但知情人透露稱,他們也“並不着急”。

這是因爲,土耳其海峽並非全球油路要衝,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纔是;被黑海出口堵住的,也只有一部分高加索和裏海石油,對個別形成石油路徑依賴的國家或許很重要,但對絕大多數西方國家而言,遠不像當初“北溪”梗阻那樣要緊。

甚至最大“無辜受害者”哈薩克斯坦,也表現得好整以暇。12月7日,該國能源部發表聲明,稱“我們等得起”。該聲明指出,目前哈薩克斯坦油輪在土耳其海峽平均堵6個工作日,“這在冬季算不了什麼,去年同期平均堵了14個工作日”。

加上歐美能源儲備率近期一直偏高,“土耳其海峽大堵船”消息傳出前後,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居然連跌了5個交易日。

而此後原油價格的小幅反彈,也並非因爲“塞船”,而是中國防疫政策持續優化,國際市場普遍預期中國經濟將強勢反轉從而推動其能源需求回升所致。

一些分析家指出,隨着西方國家限價令的落實,如殼牌等許多跨國石油運輸大戶已紛紛表示,今後將不再租用跑過“俄羅斯線”的油輪承運本公司石油,但“俄羅斯線”的業務需要又是客觀存在的。

因此,未來全球石油海運市場可能出現“雙層化”趨勢,即把“俄羅斯線”和其他市場區分開,“專船專用”,相應的保險、再保險業務也會因此分家,國際保賠協會旗下主流保險、再保險企業將退出“俄羅斯線”業務,只剩下一些願意專門發展“俄羅斯線”業務的保險、再保險企業。

至於此次大擁堵的“無辜受害者”哈薩克斯坦,未來或許也會重新審視其石油出口通道是否也該多元化。畢竟,他們的主要客戶在南、東兩個方向,未必一定要在俄羅斯中轉。

以此而言,此次土耳其海峽油輪大擁堵,或將對未來全球能源格局造成更爲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撰稿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