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2025年之时,朔尔茨在回答德国媒体提问时说,“我当然要参选”。

德国总理朔尔茨用“时代转折点(Zeitenwende)”来形容当下。

他不仅在德国议会做报告时这样讲,还以此为主题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署名文章。

2021年12月8日,长达16年的“默克尔时代”落幕,在汉堡主政多年、后进入联邦政府担任财长的朔尔茨接任德国总理之职,所组成的“红绿灯联盟”政府将气候中立、更加数字化以及精简官僚机构作为主要施政目标写入了联盟协议。

彼时,德国居民消费指数(CPI)同比增长5.3%左右,2021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6%。各大机构发布的德国经济研判皆集中在德国产能因疫情因素被供应链扰乱上,但远景看好。

仅仅两个半月后,一切都变了。俄乌冲突催发全球能源危机和通胀,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德国也无法幸免。2022年11月,德国CPI同比增长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德国2022年GDP增速为1.5%,2023年增速为-0.3%。

执政一周年之际,朔尔茨发布了视频播客,并接受了德国媒体的专访。在其中,他实事求是、客观地概述了他的政府在执政第一年取得的成就,表示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生死攸关的危机,但联邦政府以前也从未应对过此类危机,目前情况已得到控制。

谈到2025年,朔尔茨在回答德国媒体提问时说,“我当然要参选”。他并预测,(红绿灯)执政联盟在任期结束前应该会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再连任。

还值得指出的是,在上任后接近一年之际,朔尔茨在11月访华,这也是是疫情发生以来,欧洲国家领导人首次访华。

朔尔茨选择“嗡”两次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自施罗德政府开始,德国开始大幅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这种政策在默克尔政府下又平稳维持了16年。

“几十年来,俄罗斯都是欧洲主要的能源供应商,即便在双方关系最为低谷时也同样如此。”巴黎政治学院国际事务学院教授卢西亚尼(Giacomo LUCIANI)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2011年后德国采取“弃核”政策,虽然下力气建立可再生能源部门,但天然气仍被视为弥合能源差距的良好选择。俄乌冲突前,天然气占德国总能源结构的27%,其中55%从俄罗斯进口。

物美价廉的俄气支持了德国工业。但在俄罗斯对德国“拧紧阀门”之后,能源价格暴涨引发德国国内数十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对此,朔尔茨政府应对之策是,不惜代价来保持天然气流通和企业正常运营。

一方面,朔尔茨政府毫不犹豫地花钱来抵消成本,从补贴汽车司机的汽油价格和公共交通成本,到出台 2000亿欧元能源价格防御计划,不惜惹怒欧盟盟友,也要维护德国国内企业的生产稳定。

另一方面,朔尔茨也展开了全球找“气”之旅。就在本月,卡塔尔和德国达成天然气长期供应协议,即从2026年开始,卡塔尔每年向德国供应至多200万吨液化天然气,协议将最少持续15年。

朔尔茨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透露了更多细节。

他写道,“在2021年12月就任德国总理后,我问我的顾问,如果俄罗斯决定停止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我们是否制定了(应对)计划。答案是没有。”

“我们立即开始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朔尔茨写道,“德国暂停了北溪2号管道的认证,该管道可以显著增加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2022年2月,从欧洲以外的全球市场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的计划已经摆在桌面上——未来几个月,首个浮式LNG接收站将在德国海岸投入使用。”朔尔茨写道,“为了弥合德国和整个欧洲潜在的能源短缺问题,德国正在临时将燃煤电厂重新并入电网,并允许德国核电厂比原计划运行更长的时间。我们还要求私人拥有的储气设施逐步达到更高的最低填充水平。”

“当下,我们的储气设施已经完全充满,而去年这个时候的水平却异常低。这为德国和欧洲在没有天然气短缺的情况下度过冬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朔尔茨写道。

卢西亚尼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洲能源危机在今冬得到缓解的可能性较大。除需求下降外,供应端也有利好因素。由于早已制定并实施储气计划,欧盟于8月底就实现了存储过冬所需天然气超80%的目标,这比去年同期的水平要高不少。截至目前,这一比例更超过90%。

不过,为了对抗能源危机,朔尔茨政府也付出了真金白银的成本。根据德国媒体计算,将其在执政第一年的债务加总后,总额约高达5000亿欧元。

朔尔茨甚至造了一个德语单词来形容德国在此方面的支持:“嗡嗡(Doppel-Wumms)。”

2020年,在担任财长期间,朔尔茨曾说,要帮助德国“嗡”一下就走出危机(Wir wollen mit Wumms aus der Krise kommen),此次,针对德国的能源危机和通胀,朔尔茨选择“嗡”两次。

携“商业天团”访华

上任后接近一年之际,朔尔茨在11月访华。据报道,朔尔茨此前明确表示支持全球化,他称脱钩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德国必须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贸易。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也认为,与中国脱钩不是欧盟企业的选项,欧中贸易关系需要更多的平衡和互惠,欧盟应继续以务实的态度和中国接触。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月12日对此表示,我们积极评价欧方有关表态。中方同样支持全球化,反对脱钩。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低迷背景下,坚持开放合作,增强经贸联系,不仅有利于中欧双方,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值得提到的是,就在朔尔茨访华前夕,虽然一波三折,但德国政府批准了中远集团收购德国汉堡集装箱码头24.9%的股份。

随同朔尔茨一同访问的还有12位德企高管组成的“豪华”经贸团,包括大众汽车总裁奥博穆(OliverBlume)、西门子总裁傅乐仁(RolandBusch)、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葛丽鹤(BelénGarijo)、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泽温(ChristianSewing)、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MartinBrudermüller)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创始人萨欣等。

此外,在随行名单上的德国头部企业还包括宝马、瓦克化学集团、阿迪达斯、婴儿食品制造商喜宝(Hipp)、加热技术公司GeoClimaDesign和德国拜耳集团。

可以看到,此次随行企业行业主要分布在汽车、制造、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朔尔茨访华为中德经贸合作的持续与深化释放积极信号。鉴于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这或使欧盟其他国家效仿。

“此外,德国此次访华,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尽管德国内部,包括执政联盟中绿党等及欧盟、美国都有不少摆脱对华依赖,甚至脱钩的鼓噪声音,但朔尔茨总理、德国经济界等仍希望加强继续支持全球化,继续推进与华的经贸合作。”丁纯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