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从借智到借势 这家企业在蓉孵化破壳新生:

开辟新赛道专攻近视防控

角膜塑形镜研发实验室

12月7日,大雪。四川兴泰普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却升腾出另一种热度:生产车间的高精密机床火力全开,生产出的角膜塑形镜已应用到临床试验;实验室内研发人员热情高涨,临床数据表明产品有效降低了患者近视度数。“产品有望在2024年底上市。”四川兴泰普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燕说。

这家企业2016年落户成都武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这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启了创新创业的征程:走出行业遇冷、赛道转换的迷茫,走向自主研发、多项目推进的破壳新生。

为借智 把企业搬到成都

12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家年轻的企业。50余人的团队中,研发和临床试验人员占了一半。“目前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技术攻关,所以团队以技术人员为主,遇到难题寻求在蓉高校院士团队协助。”戴燕说。

兴泰普乐的前身是位于陕西的兴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是可降解心脏支架的研发与制造。研发的核心技术支持,来自蓉城高校的院士团队和重点实验室。为了技术上的紧密合作和高效沟通,企业搬家到了成都。

那时,可降解心脏支架是资本加持的热点赛道,该企业的技术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就在企业准备将自主研发的第二代产品应用到临床试验时,心脏支架领域却遭遇了“行业大降温”。前期几千万元的研发费用,以及临床试验需要的数亿元投入,与产品终端价格急剧走低呈现不可逆转的反相关关系,企业不得不另拓赛道。

经过大量调研,企业最终将产品定位从传统临床医疗器械领域调整到高端消费医疗器械领域,聚焦眼科和医美方向,重点研发制造角膜塑形镜和面部填充剂等产品。在戴燕看来,消费性医疗器械的市场空间大,近视防控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医美也是武侯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同时选择两个领域虽挑战很大,但同属三类高端消费医疗器械,在研发、生产管控、销售等环节具有整合协同效应。

2020年更换赛道后,企业重新组建了以高学历、年轻化为特点的技术团队,在2021年下半年迎来了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的角膜塑形镜完成研发定型,并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型检。这意味着,产品可以进入临床试验。

善借势 推动企业破壳新生

戴燕清楚记得,2020年转换赛道时,国内取得角膜塑形镜市场准入证书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而现在有20多家企业涌进了近视防控的赛道。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促使他们同时上马多个研发项目,全力提速研发进度条。

戴燕喜欢把现在视为“二次创业”,而成都武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她的福地。几年前,她曾带领团队将创始于此地的另外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产品成功推上市场,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良性发展。她说,成都发展得很快,现在的发展环境比当年更好。

目前,医疗器械是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的重点产业之一。成都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孵化培育壮大了本土企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蓉集聚,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四川大学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等平台相继落地,完善的配套也为企业技术咨询、成果转化提供了便利。

戴燕说,医疗器械行业的专业性强,技术壁垒高。企业落户除了看项目激励、房租优惠等招商引资政策外,更多是看后期管理和服务。成都产业生态圈的建设,坚定了他们把产品做好、企业发展好的信心。目前他们的近视防控和医美产品都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初创企业孵化阶段,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供需对接、创业辅导等15项服务,待企业孵化成功后,就引进武侯产业园区集群发展。”成都武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焰介绍,目前产业园区集聚医疗器械企业20余家,年产值超5亿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唐小未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