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慈善家雜誌

不能矯枉過正,讓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極度下降,成爲另一種弱勢羣體。

12月9日,一則關於公衆該如何應對新冠廣泛傳播的七點建議在各大社交平臺刷屏,針對老年人羣體該如何應對,文中提出“惹不起躲得起,80歲以上老人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並建議“在此後的半年時間內子女少去看望老人”。一時間引起熱議。

這條刷屏消息的撰寫者是有着近三十年感染病學從業經驗的醫生繆曉輝,他是原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副主任委員,《中華傳染病雜誌》副總編輯。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至今,繆曉輝一直在爲該如何應對疫情形勢建言獻策。

繆曉輝認爲,一方面,隨着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鬆綁,老年人作爲話語權低、有各種基礎病的弱勢羣體,究竟該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防護、應對感染值得科普。另一方面,當下各種用藥建議層出不迭,公衆對感染仍十分恐懼,很多人各類藥物疊加使用、稍有不適便開始用藥,亂象叢生,有必要在此刻加緊呼籲科學應對的方法。

因此,《中國慈善家》就老年人羣體該如何應對新冠感染的風險專訪了繆曉輝,在他看來, “不能因過度防護而無法兼顧生活,要尊重每個老人的需求。”

《中國慈善家》:目前疫情管控逐步放開,感染風險驟升,老年人羣體處於這場感染風暴的何種位置?最適當的應對方法是什麼?

繆曉輝:首先我們需要達成一個共識,即當下流行的奧密克戎株病毒是無法消失的,毒性也已減弱,我們只能與病毒共存,過度擔憂是沒必要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希望把公衆的損害降到最低,老年人由於多基礎疾病,處於弱勢位置,因而格外需要加強防護。

根據病毒傳播規律,在未來的3至6個月將會是新冠感染的暴發期,我認爲老年人應做到“主動隔離”,儘量不去封閉的、擁擠的公共場所,也就是俗話說的“惹不起就躲得起”。例如不要去人多的商場超市、電影院、劇院、圖書館等地方,也不要操辦祝壽宴,不參加紅白喜事,畢竟只要去就會有很大的感染風險,可以以視頻等線上方式替代。

每個老年人的基礎疾病狀況都不同,有輕、重、緩、急、已控制住和尚未得到控制的、惡性疾病和非惡性疾病、有活動能力和喪失活動能力等不同情形,因此外出到公共場合時要量力而行。當然也有歲數很大、身體狀況很好且並不擔心感染的老年人,那就可以隨意外出。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要做出最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行動。

另外,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老年人也已適應了長時間的隔離生活,我現在所提倡的是過去方式的延續,對於老年人來說也相對好適應,主動隔離是一種更爲人性化的處理方式。

如果需要出門,則一定要將口罩紮實戴好,捂好口鼻,上下電梯少接觸各個按鈕,每次觸摸的時間越短越好,子女在照顧時也要這般細微,讓老人有防護意識地出門。對於長期癱瘓在牀無法出門的老人來說,則需要讓陪護者與老人一同主動隔離,改變家庭分工模式,飯菜可由其他家庭成員送來,儘量做到不將病毒帶給老人和同住的陪護者。

如此堅持3至6個月,等羣體免疫逐漸建立後,老人即可隨意出門,恢復自由的生活。總結來說,當前老年人防護感染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感染,“躲過去”。

《中國慈善家》:在老年人主動隔離期間,應該如何飲食起居以保持良好身體狀況的穩定?該如何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繆曉輝:不論飲食還是起居,都要講科學。

對於有活動能力的老年人來說,保持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這裏講的運動不是年輕人健身的概念,而是一種更緩和的方式。可以在家中轉圈走路,家裏走不開的,可以到樓下小區裏或附近某處活動。通過堅持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增加血液循環,加強廢棄分泌物的排泄,也可以增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要堅持運動,早中晚各三次,一次走1000步左右,一天下來保持在3000~5000步,這是比做家務稍多一些的運動量,對於老年人來說較爲合適。

還要堅持曬太陽,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消毒功能,紅外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每天曬至少半小時。

關於飲食方面,我個人不提倡任何有物質干預的養護方式,從身體健康角度來講,喫天然生產的蔬菜已足夠。

同時,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相當,也與免疫力的強弱息息相關。老年人的焦慮症發病率通常是年輕人的4倍,本身患有各類基礎疾病已憂心忡忡,加之擔心感染新冠而變得更加焦慮,此時,子女需要幫助疏解情緒,同時可以給老人準備安眠藥助眠,讓老人保持每天不超過3刻鐘的午睡。

此外,在等待羣體免疫的過程當中,如果有新上市的針對奧密克戎株的疫苗,我推薦大家去打。

《中國慈善家》:如果老人感染新冠,出現什麼樣的症狀需要格外引起注意?

繆曉輝:如果老人不幸感染新冠,也不必急於第一時間送醫院診療。初期通常是喉嚨痛、咳嗽或味覺喪失,這時候如果判斷是感染了,但又沒有發燒的症狀,精神狀態也良好,則不必送醫,後續幾天如果都是此種情況,可以多補充維生素c、多喝水、喫牛奶和蛋白。

但若是開始發燒,由於老年人基礎代謝弱,體溫反映不明顯,燒到37.5度就要引起警惕了,燒到38度則要考慮送醫,老年人的38度相當於年輕人發燒的39度。特別是本身身體狀況很差,例如癌症化療階段,就必須送醫了,這主要看個人情況和體質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放開後,醫院已由此前三年中最安全的地方,變成了感染風險最高的地方,並不安全,需謹慎送醫。同時我也呼籲社區醫院要開始發揮作用,可以在這種時刻給予老人是否要送醫的指導,也可以在老人或同住人感染時幫助送藥,日常還可以通過宣傳等活動緩解老年人心理焦慮。

《中國慈善家》:在老年人主動隔離期間,您主張子女“非必要不探望”,這是否會與子女觀念產生衝突?

繆曉輝:我所指的非必要不看望的“子女”,是指關係更遠一些的親戚朋友,甚至老人的孫子孫女,常在老人身旁照料的子女當然不算在內。主動隔離是一個軟性的概念,並非強制和教條,而是大家一起探討如何能將老人的感染風險控制到最低。

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觀念衝突一直都存在,但網絡上更多是年輕人、中年人的聲音,老年人的聲音是被忽略的,他們由於多數罹患不同程度疾病,對病毒的擔憂和懼怕也更深,所以在此時談人情、談孝順,實際上應該認識到老年人所處的境況到底是怎樣的,然後滿足老人的需求。

不要讓弱勢羣體成爲弱勢羣體,這是我所秉持的。相比於2008年非典時期,當下我們的信息更加通暢、醫療衛生條件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老年人此次面對的情況也好了很多,所以我們固然要照顧老人,想盡辦法照顧弱勢羣體,但不能矯枉過正,讓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極度下降,成爲另一種弱勢羣體。老人不僅有身體健康的需求,也有精神健康的需求、尋求自由的需求。所以,以上所有主動隔離的措施都要適度、要兼顧、要恰到好處。

作者:陳柯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