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在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正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供图

中新网长春12月10日电 (李丹)上午练习书法,中午在助老餐厅吃饭,下午和老伙计打乒乓球……72岁的任洪泉在吉林省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充实且自在。

任洪泉是白城市保平街道果园社区居民。自从家门口开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后,他白天到中心接受照顾、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托老所”式的社区养老服务,成为任洪泉和老友们新的生活方式。

干净整洁的日间照料室、康复室,设施齐全的棋牌室、书画室、健身室,一应俱全。临近中午,餐厅里开始弥漫饭菜的香味。“有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还可以让服务中心的医生针灸一下,康复理疗室也会给出医疗指导建议。”任洪泉说。

这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白城市保平街道果园社区,共6层楼,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心理咨询、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日间照料及餐饮服务。2021年7月正式运营至今,大受社区老年人欢迎。

在长春市南关区民康街道九圣祠社区“幸福驿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向医生咨询健康问题。九圣祠社区供图

白城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社工科科长刘丹介绍,除了已经投入使用的这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当地还有4个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在建,将于今年12月底前投入使用。

中国进行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面对“银发潮”,中国各地正在不断探索推广“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模式。

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民康街道九圣祠社区的“幸福驿站”,78岁的闫英跟着茶道老师学习沏茶、赏茶、饮茶,乐在其中。这里每周都会免费为辖区老人开展茶艺沙龙,也能下棋、打牌、看电影。

据悉,“幸福驿站”是专为老年人打造的沉浸式休闲颐养空间,健康监测、理疗调理、营养配餐,在路程不到“一刻钟”的居家养老服务圈内,老年人既能享受到居家的便利,又能享受到日常生活的照料。

“当前,老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个性化需求突出。”长春市南关区民康街道九圣祠社区党委书记赵月说,该社区结合“康养+文养”“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开展工作,未来还要延伸服务链条,更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记者梳理发现,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街道、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北京已建成超过100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上海徐汇区建成15分钟“敬老服务圈”;浙江深化“大社区养老”改革;江西南昌11月完工18个“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可见,中国各地已经实现或逐步探索构建相应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吉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袁金洪表示,该省各地正在加速布局“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据悉,今年吉林省将在街道层面建设56所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预计2022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届时,吉林省街道层面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将达到191个。(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