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範文清    

每經評論員 範文清

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已成爲推動車市增長的“主引擎”。中汽協預測,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670萬輛,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25%。而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當前汽車產業的比拼已經進入智能化下半場。在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的關鍵時刻,我國汽車產業如何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已成爲行業內關注的重要課題。

事實上,與電動化相比,汽車智能化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正在推動汽車由一個典型的機械產品轉化爲機械產品基礎上的電力電子產品、互聯網產品和電子信息高技術產品。正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所說,“未來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顛覆性將使50%以上的傳統零部件體系面臨重構。”

而在當前汽車產業供應鏈和價值鏈加速重構的過程中,我國在芯片等環節依然面臨“卡脖子”的問題。公開數據顯示,自2020年汽車芯片短缺以來,全球汽車減產總量超過1500萬輛,中國市場減產超200萬輛。但汽車芯片目前國內供給度不到10%,即每一輛汽車90%以上的芯片都是進口或在外資的本土公司手中。

此外,我國在汽車芯片鏈條上還存在技術短板,在車規級芯片的測試和認證方面幾乎還是空白。這些都是邁過芯片這道坎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芯片,智能汽車所需的汽車操作系統、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也進入攻堅階段。但是我國現有的數據質量還不足以支撐L4級自動駕駛落地,國內汽車產業整體上對軟件特別是操作系統的重視程度和投入還遠遠不夠。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與汽車相關的基礎操作系統主要被國外壟斷,QNX、安卓Android和Linux系統是當前我國市面上車型底層操作系統的主流選擇。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曾指出,一旦未來形成全世界的智能汽車都採用一個開源、開放、全免費的操作系統,那麼又將上演手機操作系統贏者通喫的局面。

面對諸多挑戰,我國智能汽車發展如何迎難而上,走在世界前列?筆者認爲,當務之急相關部門需要針對智能汽車做好頂層設計。

首先,國家有關部門應形成智能汽車引領科技潮流的戰略共識,在政府的主導下,制定智能汽車科技及創新方向,推進解決相關領域關鍵技術的空心化問題,大力發展產業前瞻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和跨行業融合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推動打造完整的智能汽車自主技術鏈和產業鏈。

其次,智能汽車產業跨行業、跨領域屬性突出,主管部門較多,因此需要由相關部門牽頭,集聚國內各相關行業的創新資源建立國家智能汽車創新中心等行業組織或機構,加強部門合作和領域協同,構建“技術、資本和產業”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第三,智能汽車作爲深度融合各領域的新興事物,產業鏈體系較爲龐大,其發展需要統一的標準架構和適應的法律法規。所以相關部門一方面需積極開展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對智能汽車各關鍵領域制定統一標準;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適用於智能汽車道路交通規範的制定與修訂工作,構建符合國情的智能汽車法律體系。

總之,當前中國智能汽車正處於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速佈局的商業化前期階段,只有做好頂層設計,集聚各方優勢力量,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智能汽車發展產業鏈和生態圈,才能加快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汽車強國目標的早日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