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 敏 见习记者 熊 悦

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并相应调整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疫情防控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展开。而加大各级医疗资源建设、填平补齐医疗资源短板,将成为今后疫情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赵喜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降低防控措施级别后,发热门诊、重症医疗、医疗器械设备等医疗基础设施将成为长期市场需求。“尤其是病床、监护设备、制氧机、血氧仪及ICU病房相关的医疗器械配置需求会进一步放大,相关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增产扩产,以满足重症患者的需要。”

医疗基建有望加速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药品、检测试剂、血氧仪等涉疫医疗物资的需求有所扩大,同时,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重症患者收治也承压。

12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的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扩充重症床位的资源,或者是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分级分类医疗服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治功能、向患基础疾病老年感染者倾斜医疗资源等,成为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关键。

《总体方案》要求,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配足配齐高流量呼吸治疗仪、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改善氧气供应条件。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发热门诊或者诊室;二级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传染病、儿童专科医院应当设置重症监护病房;三级医院要强化重症医疗资源准备,确保综合ICU监护单元可随时使用等。

政策持续发力也有望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9月2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2年卫生健康领域(第三批)中央基建投资预算的通知》,下达2022年中央基建投资预算265.21亿元,专项用于卫生健康领域。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到,补齐医疗领域建设短板,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持续改善县级医院设施条件,补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医疗设备配备等。

相关上市公司迎增长机遇

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秦亮对记者表示,医疗新基建是“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旋律,将逐步带动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相关需求增长。

“从传统基建到专业的设备、仪器、医疗专项工程(医疗净化工程、射线防护工程、医用气体工程、医疗污水处理工程等),再到手术室、影像科等医疗设备采购,以及后期的医疗信息化工程,整个链条都有望受益。”秦亮说。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根据在建医院工程信息网数据,从2020年开始,各地掀起一轮医院项目建设浪潮。2020年、2021年,各类型医院建设项目立项数量同比分别增长43.3%、29.1%,增速明显。2022年前五个月合计立项337个,同比增长54.6%。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对国内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要求,而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基建的细分领域,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医疗器械的增量市场被进一步打开。在政策及财政资金等支持下,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整个行业也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秦亮说。

近期,迈瑞医疗在投资者活动上表示,医疗新基建带来的医院新改扩建项目将对公司业绩持续带来积极贡献。此前,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提问时也表示,大型医院扩建浪潮带来的增量对公司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其他城市的大医院逐步参与,国内新基建商机还将持续增加。“但医院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预期医疗新基建将至少持续3年左右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