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隨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數以億計的人口離開原籍、融入城鎮,成爲新市民。新市民羣體是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舉措。今年以來,金融機構不斷推出服務新市民政策,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但也要看到新市民金融服務仍處於探索實踐階段,要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可得性、精準性和滿意度,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爲功,更好解決新市民在就業、住房、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的急難愁盼問題。

融資服務更便利

爲他人三餐穿梭大街小巷的外賣騎手、清晨忙到腳不沾地的早餐店老闆、懷揣夢想初入社會的畢業生……在城市裏,約有3億個像這樣背井離鄉、進城打拼的新市民,他們從五湖四海而來,以自己的努力奮鬥與城市同生共長,爲構建美好便捷的城市生活貢獻力量。如何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實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金融業近年來着力探索的課題。

今年3月份,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鼓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做好與現有支持政策的銜接,高質量擴大金融供給,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隨後各地細化了具體落地措施,強化對新市民創業就業的金融支持。

一方面,金融機構通過優化調整已有信貸產品,擴大新市民金融服務供給。比如,工商銀行深圳分行鍼對來深創業新市民“短、頻、急”的融資需求,向深圳市逾3200名非戶籍新市民提供近88億元的創業就業貸款。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結合地方政策,將新市民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支持範圍,強化對新市民創業就業的金融支持。目前已分別發放39.4億元、2.58億元創業擔保貸款,支持3.29萬戶、0.15萬戶新市民創業等。

另一方面,通過推出專屬信貸產品,專項支持新市民創業就業。中國銀行圍繞外賣平臺上小微商戶及小微供應商的業務特點與金融需求,目前已累計爲254戶小微企業授信1.1億元,貸款7700萬元,帶動就業崗位1800個。郵儲銀行在福建省推出“新市民貸”,跨地域聯動提高貸款審批效率,解決新市民貸款難題,目前已累計爲734戶小微企業授信7.87億元,貸款6.15億元等。

金融資源更均等

青瓦白牆,簇新門窗,傢俱電器一應俱全——這間設計風格淡雅清新的院落就是北京市大興區劉村的“小哥之家”。今年7月份,共計27個院落、300餘個房間組成的“小哥之家”正式投入運營,目前已經有數十個外賣員和快遞員入住。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劉村的“小哥之家”全部由村裏的閒置民房改建而成,且租金低廉,改善了新市民居無定所的狀況。去年10月份,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建信住房北京公司與黃村鎮攜手,採取“銀政合作集散式存房”的模式,由黃村鎮政府成立聯營公司,將村民閒置住房以年付租金的方式,取得8年租賃權,並邀請專業設計團隊“一院一策”統一升級改造。金融業正在奮力實現新市民金融服務均等化、人性化,探索解決新市民羣體在住房、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的後顧之憂,着力提升其歸屬感、獲得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具有重大意義。

爲滿足新市民安居需求,建行北京市分行已累計融資支持租賃住房建設超5萬套,並協同建信住房北京公司通過收持改造閒置房源,提供租賃房屋逾6萬套,幫助3萬多名新市民、青年人解決住房困難。中國人壽試點開展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工程類保證保險、建設工程質量保證保險等。

在推動醫療保障覆蓋至新市民羣體方面,平安養老保險在福建推出“八閩保”,面向全省羣衆,不與戶籍掛鉤,目前新市民累計參保超3萬人次。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平洋財險在廣西共同推出“惠邕保”產品,投保人不限職業和戶籍,保障範圍包括基本醫保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自費部分、範圍外自費部分、惡性腫瘤特效藥等,新市民承保人數已突破50萬人。在新市民子女教育方面,民生銀行爲以外來務工子女爲主的1500家民辦學校提供“校付通”集成平臺,便利家長繳費管理及打通實時信息交流渠道等。

產品供給更精準

每逢歲末年終,農民工工資支付問題就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規定》落地滿一年,金融機構相繼推出相關保證保險產品,守護農民工的“錢袋子”。

建設銀行創新推出“民工惠”產品,通過整合政府部門、總包、勞務公司、農民工等多方資源和數據,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至農民工手中,累計投放32億元,服務民工31.5萬人次。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北京銀行等推出農民工工資代發監管系統或開辦農民工工資支付保函業務,保障農民工薪酬足額準時發放。中國人保試點建築工程履約類保證險,收到政府部門欠薪認定報告後3日內賠付。

新市民金融需求呈現很大差異。金融機構要進一步細分客戶、細分市場,提升服務精準性。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2022金融街論壇上如此表示。去年10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要求滿足民衆多樣化保險保障需求,其中,加大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保障力度備受關注。今年以來,險企紛紛精準優化保險服務,強化對各行業新市民的保險保障。針對快遞員等新業態從業人員,中再壽險與中郵保險聯合推出普惠型專屬意外保險產品“郵俠e路保”;對於吸納新市民較多的家政行業,太平洋保險爲提供家政僱傭責任保險保障60億元;聚焦新市民較爲集中的建築行業,中國人壽開發了“建築工程”系列13款保險產品,爲超40萬家企業提供了覆蓋近1600萬人次的建築工程意外保險保障,保險金額超過4.6萬億元。

與經濟增長速度同樣值得期許的,還有城市發展的溫度。多位專家向經濟日報記者表示,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政府要促進金融政策與財政、就業、住房、社保、醫療等新市民支持政策的有效銜接。金融機構要進一步擴大產品和服務供給,通過合理減免費用、降低貸款利率等方式,降低新市民金融服務成本,增強新市民獲得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