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馮琪)12月29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於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作出系統部署。

《意見》確定了與“雙減”工作進度基本一致的非學科類培訓治理目標:力爭到2023年6月底,各地非學科類培訓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基本健全,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到2024年,“雙減”三年任務交賬時,非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效顯著,家庭支出負擔有效減輕,非學科類培訓成爲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人民羣衆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雙減”政策落地一年多來,學科類培訓治理取得階段性進展。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指出,學科類培訓機構得以壓減治理的同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問題凸顯,一些機構資質欠缺、質量難以保證;一些機構過度營銷、搶佔市場,無端製造焦慮;一些機構過於牟利、趁機擡價,擾亂了行業發展秩序……這些情況侵害了學生和家長合法權益,對此,人民羣衆意見很大。

因此,上述負責人表示,在堅決鞏固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果的同時,必須注重同步規範非學科類培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和期待,使非學科類培訓儘快迴歸學校教育有益補充的定位,滿足人民羣衆的多樣化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實際上,前一階段在以學科類培訓治理爲重點開展全面深入治理的同時,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同步部署了非學科類培訓治理。

在中央層面,各部門協同發力,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研判形勢、發佈公告、部署排查,體育總局、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出臺專項管理文件,加強行業管理。寒暑假期間作出專門部署,開展非學科類培訓收費專項排查整治,嚴肅查處惡意漲價行爲。在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持續開展非學科類培訓服務市場價格監測,並向社會公佈,主動接受監督。此外,先後印發培訓材料、從業人員管理辦法,均對非學科類機構進行了同步排查整治。

目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明確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培訓機構的相應主管部門。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設置標準。

“但是也應當看到,非學科類培訓的治理還是初步的,市場上現有的文體、科技等培訓約一百種,涉及多個行業部門,亟待進一步規範,需要一個系統的文件來部署指導下一步改革。”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表示。

《意見》指出,要多措並舉,精準施策,全面規範非學科類培訓,使其成爲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此外《意見》要求,各地要將規範非學科類培訓作爲重大民生工程進行部署,抓好落地,要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地方及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問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