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發佈的2022年天府金融指數(TFFI)顯示,今年35箇中心城市中,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受疫情影響金融發展領先優勢有所下降,與此同時,新興金融正在改變中國金融的區域格局。

“天府金融指數”從金融中心理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國金融實踐三個維度考察、評估全國35箇中心城市的金融發展總體情況,是衡量我國主要區域中心城市金融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參考依據。今年該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爲: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廣州、南京、天津、重慶和武漢。

和上年相比,前十名城市中,除成都外得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降幅爲4.93%。成都在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人力資源、科技金融等子指數上得分均有所提升,總指數得分上升1.35%,是前十名城市中唯一得分上升的城市,排名也因此上升一位。不僅如此,成都的農村金融在35個城市中排名第一、綠色金融排名第三。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國際貨幣研究所地方金融研究室主任何青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員往來、經貿合作、金融聯繫持續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身處其中的深圳和廣州今年繼續面臨經濟金融發展上的挑戰。2022年,深圳得分從2021年的62.18降至56.84,廣州從2021年的50.09降至46.67。

“北京和上海作爲全國的中心城市,在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上優勢十分明顯,但是,新冠疫情增加了國際交流成本,限制了北京和上海在全世界範圍內調配金融資源的能力,較第二梯隊城市的領先優勢有所下降。”何青指出,“同時,各大城市在新興金融領域持續發力,不斷追趕北京和上海。” 

2022年,北京TFFI指數得分從2021年81.15降至78.4,上海得分從2021年的70.47降至62.63。

何青表示,與創新驅動、改革開放、區域協調、綠色發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相適應的新興金融業態蓬勃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着中國的金融格局。

部分城市雖然傳統金融處於相對劣勢,但新興金融表現較好,由此推動其在總指數中的排名好於傳統金融。比如,長沙、合肥的傳統金融得分排名雖然在14、17,但新興金融得分的排名卻在7、9,由此推動他們的總排名爲11、12。反之如西安,雖然傳統排名11,但受新興金融拖累,總排名只有15。TFFI新興金融分指數由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和農村金融四個子指數構成。

界面新聞對比了TFFI總指數2022年和2021年前三名和第十名、最後一名的差距,2022年較2021年有明顯收窄。

從區域看,東部地區城市發展優勢依舊,前10名中,東部佔據7席,中部佔1席、西部佔2個席位;11-20名中,也是東部地區席位最多(6席)、中部次之(3席)、西部最少(1席)。

此外,對於各城市如何在金融上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教授黃繼承在發佈會上表示,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中還有四個問題可以進一步改進。

一是小微企業貸款滲透率有很大提升空間。部分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銀行,在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業務中存在比較嚴重的“掐尖”現象。這可能是因爲金融機構獲取小微企業的有效信息往往比較困難,獲客成本高、效率低;金融機構也比較缺乏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審覈標準,審覈流程比較保守;風險分擔機制還比較缺乏,且靈活性不夠,限制了金融機構的放貸意願。

二是 “術業有專攻”的中介組織和機構仍比較缺乏。不僅金融機構缺少有評估功能的中介機構,企業也缺少有諮詢功能的中介組織和機構。因此,需要加快發展從事特定行業資產評估的專業服務機構,培育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充分發揮其諮詢和評估功能。

三是小微企業的經濟行爲有待進一步規範,金融意識還待加強。大量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存在財務不規範現象。部分小微企業缺乏對金融的認識,甚至對金融不信任,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基本金融意識的建設相對滯後。爲此,需要加強法制建設,加強金融功能和金融服務宣傳。

四是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仍需探索。當前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一旦政策退坡勢必影響小微信貸業務的可持續性。而且,在目前的模式下,金融監管部門、金融從業人員與金融機構股東三者之間面臨利益衝突。以銀行爲例,各銀行按照金融監管要求,將普惠金融業務納入考評體系中,這調動了機構內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的積極性,但銀行的外部股東在短期並沒有看到好處。從長期來看,通過普惠小微的規模優勢來降低業務成本最終實現盈利,即業務本身可持續,或許纔是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模式。

“普惠金融不僅僅是一個數量的概念和單純解決貸款的問題,它是一個金融生態的概念,不能把普惠金融作爲慈善救助,也不能把普惠金融作爲政治任務式的推行,違背普惠金融的初衷。”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焦瑾璞指出,“我們應建立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普惠金融衡量體系和衡量標準,通過制度設計確保中小型銀行真正履行好職責。金融監管除行使監管職責外,也應對我國的中小微金融、金融支持和普惠金融有適當超前的發展規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