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成都"的2022年②|自古英雄出少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成都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蓬勃开展,世界赛事名城涌现出一批冉冉升起的"竞技明星"。这一年,成都籍选手在乒乓球、国际象棋、五子棋、跳水4个项目上共产生9项世界冠军,在网球、射箭、射击、攀岩、乒乓球、花样游泳6个项目上夺得全国冠军20余项次。

久久为功 培育独特城市名片

2022年,成都与"乒乓球"有着妙不可言的缘分,国庆节期间举行的成都世乒赛团体赛让成都享誉全球,一场"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乒乓盛宴载入史册。也就在成都世乒赛落幕两个月后,在突尼斯进行的2022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两名15岁的成都小将向俊霖和高雨欣携手登顶团体冠军,向俊霖随后还与队友合作拿下女双冠军。成都乒乓的深厚底蕴不仅承载了国际高水平赛事的成功举办,也正源源不断培养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明星运动员。在省十四运周期,市乒校先后向四川队输送了40名优秀运动员,在国家队训练的成都籍运动员常年保持在10人以上。

成都体育健儿也不断创造着新的历史,在11月底举行的2022年世界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上,成都国际象棋运动员许翔宇、李荻作为主力队员代表中国男子国际象棋队出征获得男子团体冠军,这是四川历史上首次获得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既是世界赛事名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更是"棋城"建设成果的体现。

除此之外,在西班牙举行的2022世界羽毛球青年锦标赛女单决赛中,来自成都的16岁小花袁安琪摘得亚军,其职业生涯迈出了坚实一步。在过去的一个省运会周期内,成都市少体校向四川省羽毛球队和国家羽毛球队输送了27名队员,16岁的袁安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离不开体育人才的培养,成都竞技体育以赛事体系为依托,聚焦对上争取、项目优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四个突破口,从近到远谋划成都竞技体育多周期发展,确定合理高效的发展方向,久久为功,培养一批城市体育明星,积极展示体育正面形象,提升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影响力,打造独特城市名片。

夯实基础 省运会创历史最好成绩

2022年,成都青少年体育迎接了4年一次的大考,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8月进行的省运会激烈角逐中,成都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经受住了疫情与极端高温天气的挑战与考验,共斩获339枚金牌,比上届增加154枚,占金牌设置总数的35.7%。其中,游泳项目拿到了全部62枚金牌中的52枚,田径项目多名队员打破赛会纪录,在省运会上首设的花样游泳和轮滑冰球项目上实现了金牌的包揽,棒球项目创造了省运会七连冠创举。青少年组取得金牌226枚、竞技体育贡献奖获得金牌42枚,打破13项四川省青少年纪录,群众组取得金牌71枚。成都体育代表团金牌、奖牌总数均位列全省第一,荣获竞技体育贡献奖第一名、体教融合贡献奖第一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创造了成都市参加四川省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这是常年来对青少年体育发展重视的结果。2022年,成都共申报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4家。截至2022年12月底,已成功评定全国单项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5家,四川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1家;2022年,全市组织举办各类青少年赛事活动和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共539项,参与人次累计达240万;在"体教融合"深入发展上持续发力,已全面建成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网球、棒球、垒球、射击、射箭、冰雪12个运动项目为主的市级"学校高水平运动项目预备队"55支,涉及中小学校共计49所,区(市)县级"学校高水平运动项目预备队"519支,涉及中小学校共计384所。

成绩背后,是成都竞技体育"四线并行"发展模式愈发成熟的体现,即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多元化,以校园体育人口培养为工作基础,以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为强化阵地,以社会有生力量为有益补充,以职业体育高质量发展为再生动力,推动促进青少年体育人口基础逐年扩大,后备人才队伍更加扎实牢靠,社会体育市场更加规范壮大,职业体育重焕生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浩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冯嘉良 图片 陈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