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道臺灣"中時新聞網"2022年12月31日發表題爲《闖蕩上海灘 陳彥樺"羽衆不同"》的報道,全文摘編如下:

利落的短髮,藍色的雙肩包,左手拎着裝滿羽毛球的箱子,右肩揹着心愛的羽毛球拍,這是來自臺灣高雄的陳彥樺的標誌性形象。曾經的職業運動員陳彥樺如今是上海的一名羽毛球教練。

2016年受球友邀請,陳彥樺第一次來到上海,在參加完一個小型賽事後,陳彥樺就對這裏產生了"很好的印象"。"上海整體城市和街道的氛圍跟臺北很接近,但又比臺北節奏更快,會讓人感覺更有希望。"

恰好處於職業選擇期的陳彥樺,產生了"是不是可以把發展重心往大陸挪挪看"的想法。因爲對大陸環境缺乏瞭解,陳彥樺最終把自己的第一站定在了有較多朋友的崑山。但9個月後,陳彥樺發現在這裏事業上似乎沒有太大起色。

一次來上海出差,坐在出租車上,透過車窗,陳彥樺看到遠處矗立的地標建築,和眼前來來往往的車輛交匯融合,那種都市感和忙碌感一下子讓她溫暖起來。

"我是不是有一天也能夠在這個城市奮鬥一下。"陳彥樺暗自思忖。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陳彥樺立馬開啓了闖蕩上海灘的計劃。在上海一家體校找到穩定工作後,她又與一家平臺合拍羽毛球教學視頻,還經常跨城市進行教學互動。

在陳彥樺書桌抽屜裏,一直珍藏着厚厚一沓高鐵票,每一張票上都印記着她的奮鬥史。"這些高鐵票像不像撲克牌?我剛來的時候,經常搭車去我常住城市以外的地方尋找更多機會。這些我一直捨不得扔,是蠻珍貴的一段回憶。"陳彥樺一邊擺弄着高鐵票一邊笑着說。

隨着教學視頻點擊量和各地生源的慢慢累積,陳彥樺的知名度在羽毛球行業圈不斷提升。不久後,陳彥樺已不再需要東奔西跑尋找生源,各個城市的粉絲慕名而來,主動到上海找她學球。她也從之前的孤軍奮戰,到現在搭建起了自己的教練團隊,據悉,目前陳彥樺的團隊裏共有5名來自兩岸的教練。

在陳彥樺眼中,大陸非常適合臺灣體育教練員發展,因爲不管是羽毛球運動,還是其他各類運動項目,這裏都有一個很大且頗具潛力的市場。陳彥樺說:"在這裏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全民健身和熱愛運動的氛圍。"

這也成爲陳彥樺堅定留下來發展的原因。根據她的經驗,在上海如果晚上想要打羽毛球,需要提前好幾天進行場地預約,因爲每天都爆滿。而週末,她可能會在不同的城市打比賽,相對於臺灣可能一年才幾次的大型賽事,比賽在這裏隨處可見。"體育運動的火爆程度,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你完全沒辦法想象。"陳彥樺說。

初到上海,除了一身羽毛球技術,陳彥樺一無所有,從招募球員到場地選擇,一切都從零開始,但她一直享受其中,並在這個城市有着滿滿的歸屬感。陳彥樺表示,自己在異地最強的歸屬感,就是覺得自己在這座城市有價值,"能發揮我羽毛球技能的地方就是家"。

來到大陸,陳彥樺坦言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經歷,她一直希望能做些什麼回饋這裏帶給她的一切。她表示,自己未來最大的夢想,是希望能通過自己創建的平臺舉辦一些品牌賽事,讓羽毛球成爲促進兩岸交流的橋樑。

相關文章